内容摘要
1、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PMI数据。12月制造业PMI为47%,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
2、央行本周前3天共计回笼资金12170亿元,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呈现逆势宽松态势,拆借利率及利率债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行;信用债方面,各评级、各期限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延续小幅下降趋势。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10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964.74亿元,较上周1,436.16亿元,减少32.83%。本周河南省3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4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39亿元,环比上周7亿元,增加457%。
4、本周共有8只信用债取消发行,涉及计划发行规模38.34亿元,较上周158.4亿元,减少75.8%。河南省本周无信用债取消发行。
宏观情况
(一)经济数据
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PMI数据。12月制造业PMI为47%,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
数据点评:
12月份PMI继续下探,制造业PMI创下半年最低值,从分项指标来看,生产指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不同幅度下滑,主要原因为受全国疫情超预期赶峰影响,对企业生产端和居民消费场景产生了明显冲击。不过展望来看,全国大部分城市将在1月初度过疫情峰值,生产经营逐步恢复,预计1月份制造业到岗率及居民消费将会有明显好转,制造业景气度也有望触底回升。
(二)资金情况
央行货币投放情况表
平稳度过年末资金紧张时点后,本周央行就年前投放的资金进行了回笼,近3天共计回笼资金12170亿元。
跨年之后,在月初财政支出资金释放、同业存单到期量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下,资金资金面持续宽松,隔夜拆借利率(DR001)及7天回购利率(DR007)分别较节前下行111BP、91BP,DR001降至1%以内,DR007降至1.5%以内,同业存单及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有2-4BP的小幅下行,各期限主力国债期货小幅收涨。
从信用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来看,本周各评级、各期限中短期票据收益率继续下行,其中1年、3年各评级下行幅度均超过10BP,5年期下行幅度较小,反应出市场对流动性较差的品种投资更加谨慎。
预计近期受春节取现、项目结算及市场成交量萎缩等因素影响,春节前资金面可能会有所收敛,但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不具备收紧流动性的外部条件,因此短期内资金面整体宽松的趋势预计不会改变。
近两周在央行流动性呵护下,信用债估值收益率持续下行,取消发行的规模大幅减少,均反映出信用债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企稳信号;随着债市的企稳及近期银行密集发行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理财的负债端资金逐渐趋于稳定,从理财子的市场操作来看,1月4日债券净买入金额为本轮债市调整以来首次转正,品种以短融、超短融为主,从配置策略上来看,各类投资机构开始更加重视注重流动性管理,根据同业沟通情况,在年初市场行情尚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机构多处于观望状态。
从宏观经济层面及货币政策层面来看,目前宏观经济依然在触底过程中,出于稳增长的考虑,货币政策至少在上半年转向的可能性较小,信用债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修复的空间,但难以出现去年前三季度资产荒的局面,考虑到春节将至,市场交易活跃度将会逐步回落,因此,我们认为,春节后至上半年的几个月的时间将会是债券发行比较好的窗口期。
重要资讯
(一)美联储公布12月会议纪要
2023年1月5日凌晨,美联储公布的12月会议纪要显示,在2022年12月14日结束的最近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决策者确认需要放慢加息的步伐,可是并没有流露2023年要降息的想法,给转向的希望泼冷水。决策者还担心市场过于乐观,未来加息后利率达到的水平将比投资者预料的高。
政策解读:
总体看,美联储仍在强调当前通胀率远高于其2%目标的现状,在此背景下,美联储的政策大方向不会有明显变化,在通胀与衰退的双重困难下,美联储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如果利率水平持续维持在高位,将进一步增加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从而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二)财政部部长刘昆: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1月3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23年要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
政策解读:
本次刘昆部长答记者问内容延续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对2023年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目前,在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下,多省市已经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发债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山东省(不含青岛)、福建、浙江均计划在1月发行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分别约为300亿元、200亿元、560亿元。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为1.46万亿元,参考福建省财政厅已经发布的新增债务限额增加30%,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或接近1.9万亿元。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特征较为突出,预计经济将在政策支持下全面回暖。
(三)财政部部长刘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财政部未来规范城投公司的思路。刘昆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刘昆提到,规范管理城投公司,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二是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三是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政策解读:
为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中央着力推动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信用的分离,剥离地方政府非经营性项目的融资职能,从源头上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刘昆再次提及要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足见财政部在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上的决心。
未来,市场化转型会加剧融资平台公司格局的分化。对于信用资质强、经营性业务发展好的公司,市场化转型有利于企业妥善处理财政和金融风险,加速去行政化体制改革;但对于信用资质弱、债务负担较重的平台来讲,脱离政府信用会导致融资压力增大,信用风险增加。需重点关注融资平台转型的方向及是否能具备市场化的盈利能力,对于多元化发展且不具备相应人员、实力相匹配条件的企业要高度警惕。
(四)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新房价格连降3月可阶段性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据央行网站5日消息,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政策解读:
市场普遍预期为促进房地产消费市场的尽快恢复,央行存在进一步下调中长期LPR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引导房贷利率的下降,但本次“因城施策”进一步放款了利率政策下限,相对下调LPR政策精准性更强,也降低了下调LPR的可能性。
(五)遵义道桥完成银行贷款展期
2022年12月30日,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推进银行贷款重组事项的公告”称,遵义道桥已与各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就银行贷款重组达成一致,并完成签署相关补充协议。根据公告,贷款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至20年,利率调整至每年3%-4.5%,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公告明确“本次银行贷款重组不涉及公开市场债券,公司将严格按照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做好公开市场债券的偿付工作。”表明公司对于公开债券的保兑付意愿依然较强。
事件分析:
遵义道桥展期的155.94亿元银行贷款,基本覆盖了公司所有的银行贷款。本次公告并未公布遵义道桥非标重组展期的情况,预计非标债务大概率也会重组展期,但由于非标产品资金来源相对分散,实施难度可能大于银行贷款。
本次公告强调了公开市场兑付的预期,反映出地方政府仍然重视债券市场的信用维护,但对于贵州、云南等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仍应高度重视债券兑付风险,有非公开消息称,昆明市政府发函提请各金融机构调整主体昆明轨道交通(主体评级AAA)的付息方式,也侧面反映出这些区域的资源腾挪的压力。
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一级市场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10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964.74亿元,较上周1,436.16亿元,减少32.83%,品种方面以短融、公司债及中票为主,评级方面以AAA级为主。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77只,发行规模合计518.24亿元,较上周644.71亿元,减少19.62%,具体情况如下: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各评级主体平均发行利率较上周均有所下降。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共有8只信用债取消发行,涉及计划发行规模38.34亿元,较上周158.4亿元,减少75.8%。
(三)高收益债成交情况
从二级市场成交情况来看,本周高收益债(成交收益率在8%以上)主要分布在贵州、山东,河南共有4家高收益债成交主体。
(四)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共有1只债券展期,债券余额18.2亿元,涉及发行人为奥园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3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4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39亿元,环比上周7亿元,增加457%,具体如下:
本周,河南无债券违约事件发生。
本周,省内无取消发行情况。
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一)昆明市政府:提请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贷款结息周期从季付改为年付
1月5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贷款结息周期调整的函。
昆明轨道集团为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拟提请各有关金融机构自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四季度,将其在各金融机构的贷款结息周期由原来的按季支付调整为按年支付,请各有关金融机构给予积极支持,保持企业原有贷款分类昆明市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扶持力度,积极督促企业按时履约。
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AAA,实际控制人为昆明市政府。截至2022年9月末,资产总额1,513.80亿元,净资产464.61亿元。
(二)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收到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
1月5日,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受到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的公告。
公司在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间,未按期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等问题,违反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等的相关规定。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根据《信息披露规则(2021版)》相关规定,对公司予以诫勉谈话,责令公司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并在收到处分决定书之日起 2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并对公司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董事长杨增君予以诫勉谈话。
附录
主要名词解释
1、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体现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该指标可以反映工业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情况。
2、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PMI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以50%为荣枯分水线。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该指标可以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
4、固定资产投资: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包括房产、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
5、MLF:中期借贷便利,央行货币市场工具的一种,用于向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提供借款,期限一般为3个月-1年。
6、逆回购: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约定到期将有价证券再回售给一级交易商,从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期限多为7天、14天、28天等。
7、同业存单: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投资人为金融机构,期限一般为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
8、DR001、DR00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1、7天期回购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