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国GDP为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5%;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1至2月为2.4%;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
2、本周公开市场共有540亿元逆回购、1,500亿元MLF与9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2,120亿元逆回购、1,700亿元MLF投放以及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共实现净投放1,780亿元。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45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4,160.13亿元,较上周3,587.02亿元,增加15.98%。本周河南省17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21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23.60亿元,较上周114.20亿元,增加8.23%。
4、本周全国共有16只信用债取消发行,涉及计划发行规模63.5亿元,较上周93.10亿元,减少31.79%,其中涉及AAA评级主体4家。
宏观情况
(一)经济数据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国GDP为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5%,增速较上个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向好态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1至2月为2.4%;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2022年四季度为下降2.7%,增速为近七个季度新高。
数据点评:
1.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1%、37.9%、58.1%,各产业占比与2017—2019年一季度平均占比相当,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从环比看,经季节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增长2.2%。第一产业生产稳步增长,第二产业生产稳步恢复,第三产业生产快速回升,各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等接触性服务业和聚集性服务业恢复较快,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5%、4.8%和13.6%,增速较上个季度分别提高5.2、8.7和19.4个百分点。
消费加快复苏,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6%,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投资稳定增长,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7%,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净出口略有下降,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向下拉动GDP0.1个百分点。
2.工业经济实现平稳恢复
工业生产加快回升。1—2月份、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3.9%,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3月份有所加快,工业生产恢复向好态势明显。
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由降转增。3月份,汽车行业生产快速恢复,增加值由1—2月份下降1.0%转为增长13.5%,大幅回升14.5个百分点。从产量看,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2%,1—2月份为下降14.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3.3%,较1—2月份加快17.0个百分点。此外,电子、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也由降转增,由1—2月份下降2.6%、0.8%、1.3%转为增长1.2%、4.8%、4.6%。
3.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8%,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6%,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1.3%,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0.3%,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0%,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43.1%,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9.2%,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9.0%。
4.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商品销售增势良好
市场销售由降转升。随着消费场景有序恢复,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消费市场恢复态势明显。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2022年四季度为下降2.7%,增速为近七个季度新高。
3月份市场销售增速明显加快。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增速比1—2月份加快7.1个百分点。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为2021年7月份以来首次。
接触型消费加速回暖。随着餐饮堂食、电影院等线下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居民服务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带动相关消费回暖向好。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9个百分点;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58.6亿元,同比增长13.5%。
出行类相关服务消费不断恢复。各地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文旅产品等多种方式,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旅游等出行类服务消费逐步回暖。3月份,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58.9%,较2019年月均客运量增长27.9%。从清明假期看,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22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9.1%,旅游相关消费快速恢复态势继续显现。
(二)资金情况
央行货币投放情况表

本周公开市场共有540亿元逆回购、1,500亿元MLF与9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2,120亿元逆回购、1,700亿元MLF投放以及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共实现净投放1,780亿元。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周初央行开展1,70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利率持稳于2.75%。此次是央行连续第五个月超额续作MLF,利率连续八个月持平。4月17日有1,500亿元MLF到期,央行实现200亿净投放,虽然延续加量续作节奏,但操作规模较前几个月有所缩量。DR001和DR007利率较前一交易日上行20BPs、4BPs至1.81%、2.06%,3个月SHIBOR持平在2.42%。MLF超量平价续作打消了市场此前因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而产生的降息预期,叠加资金面趋紧,国债1年和10年期收益率分别上行1BP、2BPs至2.21%、2.84%,利率债收益率上行。
周二开始,持续受税期走款高峰,叠加逆回购投放有限,资金面继续收敛,DR001和DR007利率继续上行25BPs、5BPs至2.06%、2.11%,当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系列国民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增速4.5%,显著好于市场预期,经济数据总量向好,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低于预期,市场担忧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债券收益率下行。周三至周五,资金利率出现倒挂,周四DR001攀升至2.22%,DR007在2.13%水平。利率债后半周窄幅震荡,周五国债1年、5年及10年期维持在2.19%、2.67%及2.83%水平。

信用债方面,周一开始,信用债曲线收益率较上一交易日下行,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1年期和5年期下行1BP至2.73%、3.23%,3年期持平在3.04%;AA+级1年和5年期收益率下行1BP至2.84%、3.45%,3年期持平在3.18%。
周二保持窄幅震动,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1年期和5年期持平2.73%和3.23%,3年期下行1BP至3.03%。AA+级1年、3年和5年期收益率持平在2.84%、3.18%、3.45%。
周三小幅下行,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1年期、3年期及5年期均下行1BP至2.72%、3.02%和3.22%。AA+级1年和3年期下行1BP至2.83%、3.17%,5年期持平在3.44%。周四,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1年期及3年期较周三持平,5年期上行1BP至3.23%,周五继续在窄幅波动。

数据点评:
4月17日公布的新一期MLF利率维持在2.75%不变,这使得4月LPR调降的空间大幅缩减。与此同时,银行主动压缩“加点”的动力也不足。本次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去年以来贷款利率明显下降,4月初以来,广东、河南、湖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虽下调了部分期限存款利率,但大部分银行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银行净息差已压缩至历史低位,进一步主动压降息差的动力不足。未来若MLF或存款利率不继续下调,则1年期LPR继续下调的动力不足。但若后续房地产市场修复进程出现反复,不排除5年期以上LPR脱离MLF单独下调的可能性。
(二)企业债过渡期监管新规出台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工作衔接,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工作安排的公告。
新规要点:
整体公告要点如下:设置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6个月时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企业债券受理审核、发行承销、登记托管等安排保持不变;中央结算公司负责受理工作,中央结算公司、交易商协会负责审核工作;企业债券仍在中央结算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托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挂牌交易;过渡期内企业债券发行注册、监管执法、风险防控等工作有序衔接;压实企业债券发行人和相关机构责任。
(三)交易商协会发布新版《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业务规则》
为持续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工作机制,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 1 号发布),4月20日,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业务规则》。
规则要点:
要点一是明确发行人是存续期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提出诚信守约要求,丰富对于违约失信行为的管理工具;二是按照“为谁服务、对谁负责”的原则区分主承销商与受托管理人的存续期职责差异。其中主承销商为发行人服务,对发行人负责,服务内容包括辅导提示、协助沟通、维护投资者关系等;受托管理人为持有人服务,对持有人负责,职责包括管理处置担保物、代为参与债务重组及司法程序等;三是增强存续期工作机制灵活性,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新规施行后,发行人可以在主承销商团中选聘任意1家主承销商提供存续期管理服务,不再限于当期主承销商。同时结合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市场”特征,发行人或持有人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决定聘请受托管理人。四是丰富交易商协会存续期自律管理的制度工具,搭建了违约、违规行为分类处理机制,牢牢守住风险与合规底线。
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45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4,160.13亿元,较上周3,587.02亿元,增加15.98%,品种方面以短融、公司债及中票为主,评级方面以AAA级为主。

期限方面,本周发行起息债券以1年以内、3年期为主,其中,1年以内期限信用债占比41.98%,3年期信用债占比39.79%。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264只,发行规模合计1,898.03亿元,较上周1,382.90亿元,增加37.25%,具体情况如下: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AA+以上评级主体发行平均利率较上周有所上升。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有16只信用债取消发行,涉及计划发行规模63.5亿元,较上周93.10亿元,减少31.79%,其中涉及AAA评级主体4家。
(三)高收益债成交情况
从二级市场成交情况来看,本周高收益债(成交收益率在8%以上)成交仍以贵州、山东、云南、广西、天津、川渝居多。
4月17日,重庆地区高收益债只有重庆万盛经开达到8%以上,“23万盛02”成交收益率在11.63%。天津地区,“23武清国资SCP003”单日成交量7.3亿元,收益率在7.26%。山东地区,“21潍坊滨投PPN001”单日成交量1.2亿元,收益率15.12%,剩余期限237日。
4月18日,天津地区单只高收益债成交量依然较大,“23津渤海SCP007”、“23泰达投资SCP007”、“22武清经开MTN001”单日成交量分别达到9.6亿元、7.2亿元及7.5亿元,收益率分别在10.3%、9.86%、8.27%的水平。山东地区,济宁、高密多上行,“22市中05”、“20高密01”收益率上行至14.5%左右。
4月19日,云南地区,“23昆投01”单日成交量2.65亿元,收益率11%左右。天津地区,“22津城建MTN013”单日成交量4.2亿元,收益率8.06%。山东地区,二级市场交易逐渐向好,大部分高收益债成交量不大,价格波动平稳。
4月20日,云南地区,“23昆投01”单日成交量1.56亿元,收益率12.6%左右。天津地区,“23津渤海SCP005”单日成交量2亿元,收益率8.97%,高于中债估值10BPs。贵州地区,遵义经开“20遵经02”单日成交量在0.32亿元,收益率达到48.45%,债券将在73日后行权;安顺投资“20安投债”单日成交量0.83亿元,收益率在15.6%水平。
本周河南省高收益债发行主体主要涉及洛阳、开封等地区。

(四)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有一只债券未按时兑付本息,发行人为武汉当代明诚文化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债券余额3亿元;一只债券展期,发行人为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债券余额21亿元。
本周河南省无债券展期或实质违约。
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17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21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23.60亿元,较上周114.20亿元,增加8.23%。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二)中证鹏元:关注遵义市红花岗城市建设投资经营被列为被执行人
中证鹏元公告称,关注遵义市红花岗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和新增诉讼案件。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结果,近期该公司新增多条被执行信息,案件涉及票据追索权纠纷、金融借款纠纷和担保债务纠纷等,部分案件涉案金额较大。截至2023年4月14日,公司尚在执行阶段的被执行案件共14起,执行标的合计5.15亿元。中证鹏元将密切关注上述案件的执行进展,并持续跟踪以上事项对公司主体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以及“PR遵红城/16遵红城投债”信用等级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黔东南开投公告:公司涉及重大诉讼、仲裁
该公司在中国货币网公告,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公司2023年2月28日被列入被执行人。本次涉及两起被执行事件,执行法院均为上海金融法院,案号分别为(2023)沪74执268号、(2023)沪74执269号,执行标的金额分别为115,536,320元、98,904,784元。
数据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