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债券信息周报2023年第21期(6月5日-6月9日)
来源:- 2023-06-12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

1.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

2.按美元计价,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8%。

3.本周公开市场共有79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共实现净回笼690亿元。

4.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03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497.28亿元,较上周 2,193.61亿元,增加13.84%。本周河南省14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6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87.5亿元,较上周59亿元,增加48.31%。

5.本周全国共有12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110.23亿元,较上周76亿元,增加45.05%。

一、宏观情况

(一)经济数据

1.5月CPI与PPI

2023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上涨1.0%,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3%,服务价格上涨0.9%。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8%。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0.7%,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下降0.1%。

 微信图片_20230803171620

2023年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1.1%。1—5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数据解读:

5月CPI同比小幅回升,主要原因是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影响,蔬菜价格降幅显著收窄,带动食品CPI涨幅扩大,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整体走势平稳。5月CPI继续处于明显的低通胀状态,背后是在市场供给充分的同时,消费修复力度整体较为温和。这意味着当前具备加大促消费政策力度的条件。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观点,综合来看,当前我国消费品整体供给能力比较强,CPI总体平稳运行。但要促进经济持续全面回暖,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内需,落实好国家各项相关政策部署,切实提升扩内需效果。

5月PPI通缩加剧,一方面源于海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前景下,原油等国际定价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扭转承压运行的局面,另一方面,国内终端消费修复偏弱,地产投资持续低迷,而钢铁、煤炭等产能持续释放,供给宽松格局下,5月这些国内主导的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下行。

2.5月进出口数据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增长0.5%;贸易顺差2.47万亿元,扩大38%。按美元计价,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美元,下降2.8%。其中,出口1.4万亿美元,增长0.3%;进口1.04万亿美元,下降6.7%;贸易顺差3594.8亿美元,扩大27.8%。

数据解读:

多家机构认为,高基数叠加出口需求高点回落,拖累国内5月出口同比增速。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主要是因为3月出口积压需求释放结束后出口增速自然回落。当前海外发达经济体如美国还处在库存去化阶段,一定程度拖累国内出口。

展望后续,出口仍存在下行压力,预计6月出口增速将进一步下探。从出口数据上来看,4月和5月出口环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大幅低于季节性,凸显出外需的持续走弱。其次,从海外经济动能来看,海外商品消费增长仍处于停滞状态,后续在经济走弱背景下,甚至有进一步下行压力,同时制造业生产也处于下行周期中,分别对应中国To C端的消费品和To B端的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走弱。叠加银行危机后续可能引发的信贷标准的持续收紧,使得海外经济下行趋势较为明确,外需仍在持续走弱中,出口份额也面临继续回落的压力。此外,海外商品已经出现通缩,价格因素对出口的支撑作用的减弱,也是中国后续出口承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展望后续,6月由于高基数,出口增速将继续下探。年内来看,出口负增长将是新常态,11月之前转正的概率较小。

(二)资金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803171625

本周公开市场共有79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共实现净回笼690亿元。

周一至周三逆回购到期量较大,周三资金利率有较大波动,DR001较上一交易日上行11BPs至1.39%,随后恢复平稳。6月,资金利率及利率债收益率整体延续窄幅下行趋势。

 微信图片_20230803171628

信用债方面,本周信用债收益率继续窄幅下行走势,其中3年期信用债收益率下降相对明显,其中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年期下行7BPs至2.77%,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3年期下行4BPs至3.02%,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3年期下行5BPs至3.41%。

 微信图片_20230803171632

二、重要资讯

(一)多家银行密集进行利率调整

6月8日,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国有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从此前的0.25%下调至0.2%,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3年期定存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45%,5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5%。

事件点评:

银行业扎堆对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进行调整,不仅与监管要求有关,也与银行自身经营息息相关。这一系列自律调整将有效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减轻银行负债及经营压力。后续,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运行下,银行业将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息差收窄压力,稳定收益水平。

(二)中国经济时报:一线城市地产限购应适时优化调整

6月6日,中国经济时报在其第四版的地产周刊版面上发表了《一线城市地产限购应适时优化调整》。文章提出限购等限制性政策,与土地、货币、财政、税收等市场化调控政策不同,是采用行政手段临时性地冻结一部分需求,即局部性的数量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住房合理需求的释放。目前,我国商品房总体短缺时代已基本结束,住房总需求空间逐渐缩小,限购等限制性政策值得商榷。

事件点评:

随着楼市再次转冷,关于救楼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一线城市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它的冷暖变化牵动着所有城市。适当优化限购,可以更好地促进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此外,6月7日,经济日报也发表文章《房地产市场企稳还需一些耐心》,算是对近期的一些声音做了回应。文章表示,对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复苏的各项政策持续产生效果,应有一点耐心。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复苏,仍应充满信心。

(三)陆家嘴论坛

6月8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2023)在上海举行。央行行长易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央行副行长兼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出席并发表演讲。

事件点评:

此次陆家嘴论坛召开的时点可谓颇为关键。从海外看,今年硅谷银行倒闭等风险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从国内看,新一轮机构改革对金融领域进行了诸多部署,随着新监管机构的成立、职能的划转及人事调整陆续到位,中国金融监管的新局面已然开启。

综合主要金融领导人的发言来看,此次论坛透漏出:一是要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二是继续强化监管,突出监管全覆盖。此外,硅谷银行等风险事件虽然对我国直接冲击很小,但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一方面要避免货币政策“大收大放”,另一方面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四)今年转移支付超10万亿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10.06万亿元,创下近年新高。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3%、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7%。

数据解读:

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9.71万亿元。过去五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40.66万亿元、年均增长8.4%。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创下近年新高。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3%、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7%。此外,还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财政部表示“当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正按规定抓紧下达,确保符合下达条件的资金‘应下尽下’,为地方分配使用资金留出更宽裕时间。”当前,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整体来看,我国财政状况健康、安全,为应对风险挑战留出足够空间。

(五)世界银行上调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至5.6%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上调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至5.6%,较今年1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的4.3%显著提升;同时也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1月的1.7%上调至2.1%。

事件点评: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虽然上调了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增长已大幅放缓,除个别经济体表现亮眼外,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乏力,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多重冲击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造成重大挫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加剧。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1%,较1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22年的3.1%。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03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497.28亿元,较上周 2,193.61亿元,增加13.84%。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28.75%、39.95%、23.14%;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57.68%、25.05%、16.99%;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36.23%、21.70%、37.50%。

 微信图片_20230803171638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94只,发行规模合计1,314.65 亿元,较上周1,059.25亿元,增加24.11%。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23.00%、43.71%、18.54%;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29.38%、40.63%、29.61%;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35.84%、20.62%、39.82%。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AAA主体发行平均利率较上周下降约30BP,AA+主体发行平均利率较上周下降约3BP,AA主体较上周下降约20BP。

微信图片_20230803171641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有12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110.23亿元,较上周76亿元,增加45.05%,涉及AAA评级主体5家共80亿规模。

(三)高收益债成交情况

从二级市场成交情况来看,本周高收益债(成交收益率在8%以上)成交仍以贵州、山东、云南、广西、天津、川渝居多。

6月5日,云南地区,昆明土地开发投资“20昆明土地MTN001”当日成交收益率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上行900BPs,达到18%水平,成交量逾1500万元。陕西地区,高收益债主体仍以曲江文投为主,“23曲文D1”、“22曲文02”等多只债券成交收益率在10%以上。贵州地区,遵义道桥“22遵桥03”价格下跌至85.80元,收益率上行至29.25%;遵义经开“19遵经02”价格下跌至89.81元,收益率上行至16%。

6月6日,天津地区,“23泰达投资SCP009”单日成交量达到3.4亿元,该债券6月1日刚上市,成交收益率在9%往上,另“23泰达投资SCP007”同样成交量达到3.4亿元。广西地区,广西发改委发文,国企不得脱离实际过度举债,所举债地方政府不承担赔偿责任,当日广西收益率多数上行,柳州城投“21柳债01”价格下跌至97.18元,收益率上行至15%往上。

6月7日,云南地区,昆明滇池投资“PR昆滇投”成交收益率上行至16.15%,剩余期限1.13年;昆明交通“19昆交05”收益率达到14%水平,但成交量较小。天津地区,当日成交量下降,8%以上收益率单只债未出现1亿元以上成交量。山东地区,高密国资“20高密债”当日收益率上行至15%区间,公司曾于5月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累计执行金额4.62亿;任兴集团5月31日新上市债“23任兴03”当日现2.62亿元成交量,最低成交价89.47元,收益率最高上行至13.6%。

6月8日,云南地区,昆明滇池投资“20滇池投资PPN001”单日成交量5000万元,收益率达到近20%;昆明交通、昆明安居持续为高收益债主力军。天津地区,天津新金融“23津金01”二级市场成交收益率上行超300BPs,达到12%,该只债券由泰达投资担保;天津渤海国资“23津渤海MTN002”于6月5日上市,单日成交量达到18.1亿元,但价格及收益率仍算平稳,收益率在7.96%左右,票面利率7.72%。

本周河南省高收益债发行主体主要涉及洛阳、开封地区。

 微信图片_20230803171649

(四)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有5只债券展期,违约日债券余额42.41亿元,主要为地产债;本周全国无债券实质违约。

本周河南省无债券展期或实质违约。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14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6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87.5亿元,较上周59亿元,增加48.31%。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微信图片_20230803171556

五、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一)五矿证券被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

深圳证监局披露行政监管措施,对五矿证券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措施的决定。

处罚理由认为公司存在以下问题:

1.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不规范。一是债券投资决策和风险管控存在问题。个别产品根据委托人要求突破内部杠杆限额,投资经理参与询价,投资了委托人提供清单中的债券且部分为最终投资者的关联债券。二是非标资产投资管理不规范。个别产品具有通道业务特征且存在用印文件倒签情形;个别产品为银行机构向关联方融资提供便利;部分产品估值调整不及时、未及时对产品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投资者适当性材料内容不全。三是资管新规整改不到位,过渡期内新增不合规产品。四是关联交易管理机制不完善。

2.公司债券业务内控机制不完善。个别联席主承销项目承销费低于公司约束线,且存在向发行人出具说明约定发行票面利率最高值、取得无异议函最晚日期,并向发行人缴纳保证金的情况。

(二)2023年5月,22家发债城投出现承兑人逾期,当月逾期发生额8.24亿元

根据上海票交所6月7日公布名单,5月共2408家主体出现承兑人逾期现象,其中发债城投22家,较4月增加5家。逾期规模方面,当月城投票据逾期发生额累计约8.24亿元,环比增加5.05亿元,其中新增主体累计逾期发生额5.44亿元,存量主体新增逾期发生额2.80亿元。

企业预警通信息显示,5月商票逾期名单中,城投公司可查到25家,其中发债城投22家。从区域来看,集中在贵州(8家)、云南(5家)、广西(1家)、山东(4家)、湖南(2家)、陕西(2家)、安徽(1家)、青海(1家)、内蒙古(1家),逾期主体主要有: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遵义市湘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四维空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潍坊滨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青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娄底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长沙水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阎良区城市发展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蚌埠高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盛祥投资有限公司等;5月份河南省城投无商票逾期信息。

 数据来源:市场公开数据,河南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