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21,360.00亿元逆回购,共有21,67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资金310.00亿元。
2.本周主体评级上调的有1家。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19家,其中上调的有11家,下调的有8家。本周YY信评下调的有1家。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242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974.53亿元,较上周2,859.29亿元,下降30.94%;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39只,发行规模合计655.35亿元,较上周707.49亿元,下降30.80%。本周河南省8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55.95亿元,较上周79.30亿元,下降29.45%。
4.本周全国共有5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33.00亿元,较上周54.10亿元,下降21.10亿元、39.00%。
一、宏观情况
(一)2023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7.8%
2023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7.8%,降幅较1-9月收窄1.2个百分点。2023年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6%,较9月增速回落9.5个百分点。
数据解读:
从量价表现来看,虽然PPI降幅小幅扩大,但是由于工业企业增加值小幅上升,工业企业收入继续改善。由于营业收入受即期PPI的影响,而成本是受过去几个月PPI均值的影响,所以在10月PPI降幅小幅扩大的情况下,工业企业成本回升较收入更多,导致利润增速回落。结构上,采矿业利润增长放缓、公用事业利润回升,制造业上、下游利润增速降低,中游利润增速降幅收窄。库存方面,工业企业库存继续筑底。从动态效应来看,当期的PPI高于过去几个月PPI的均值,展望未来,在政策发力的情况下,如果PPI继续回升,工业企业的收入增长将快于成本,工业企业利润将延续改善趋势。
(二)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的49.7,同样低于前值49.5;11月非制造业PMI为50.2,预期50.9,前值50.6;11月综合PMI为50.4,前值50.7。
数据解读:
11月制造业PMI低于预期,且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除因季节性因素影响外,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分项数据显示供需两端均有回落,生产端虽仍在扩张,但扩张速度减缓,需求端依然不足,且继续回落。另外,新出口订单指数再度回落,显示出口仍存在一定压力。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部分行业或仍处于去库阶段。非制造业PMI同样低于预期和前值,主要受假期效应消退后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拖累,但分项数据显示服务业需求有所改善,企业用工也更为积极。总体来看,PMI及分项数据大都仍弱于往年同期,经济恢复仍显疲弱,但业务活动预期出现超季节性改善,企业信心总体稳定。
(三)资金情况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21,360.00亿元逆回购,共有21,67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资金310.00亿元。
本周进入跨月窗口,市场整体均衡偏松,月内资金与跨月期限报价走势背离,形成结构性分层。具体来看,隔夜期限方面,本周R001均值1.92%,较上周下调8BPs,DR001均值1.71%,较上周下行17BPs。7天方面,受跨月影响,R007均值2.85%,较上周大幅上行46BPs,DR007均值2.07%,较上周微涨2BPs。预计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会持续净回笼,资金面逐渐回归均衡态势。同时12月资金面将会面临诸多扰动因素,市场流动性或面临承压,短期资金波动或将持续。
利率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小幅震荡。其中1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至2.34%,较上周微升1BP;5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至2.57%,较上周下行3BPs;10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于2.66%,较上周下行5BPs。
信用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到期收益率呈现分异,其中AAA、AA+评级各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有所上调。AA评级3Y、5Y到期收益率较上周小幅下降,其中3Y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下降1BP,5Y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下降4BPs。
(四)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有1家,盐城市城镇化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由AA上调为AA+。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19家。上调的有11家,其中8家为城投主体;下调的有8家,其中5家为城投主体。
本周YY信评调整的有1家,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YY评级由4+下调为4。
二、重要资讯
(一)央行等八部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25条措施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包括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等措施。
事件解读:
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专门提出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的措施,包括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民营企业注册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券、股债结合类产品、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等,进一步满足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民营企业资金需求;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养老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科学配置民营企业债券等。据统计,今年1-11月,非金融企业信用债的民企净融资额为-1807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03亿元,但仍处于负值区间,显示民企债券融资渠道仍在萎缩。由于民企的信用风险高于国企,投资者出于规避风险的导向减少了对民企债券的投资。《通知》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配置民企债券,有助于扩大未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民企的债券净融资额在2024年有望由负转正。
(二)潘功胜: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在还债时会遇到困难,央行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
11月28日,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清算银行高级别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做了演讲并在问答环节回应了关于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他表示,中国政府的整体债务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中低位,到2022年底,中国政府的债务余额约为60万亿人民币,约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0%,中央政府债务率约为21%,处在相对较低水平。
事件解读:
会议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的特点:一方面债务是主要用于投资基础建设,是可以用有形资产做抵押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有很大的区域性,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在还债时会遇到困难,央行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针对有债务问题的地方政府,央行未来将采取包括限制其新增贷款,严格控制其借贷行为;鼓励这些地方政府出售资产还债;要让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协商等措施。过去一段时间,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为基建投资大举融资,债务包袱明显增大。当前,市场利率处在低位,正是地方政府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化解隐债有利的时间窗口,有助于系统性地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央行行长此番表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将明显提振市场对城投债的信心。
(三)潘功胜: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1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在人民日报刊发题为《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文章。文章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稳妥化解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重点内容:
在统筹安全与发展方面,潘功胜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推动稳妥化解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金融风险。文章认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很小。人行将配合有关部门和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多渠道补充资本。同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金融风险,依法保护最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二是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文章指出,要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丰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措施和工具。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和规模稳定。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制度。
三是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有实物资产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正外部性。大部分债务集中于经济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有能力自行化解债务。针对少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人行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李云泽: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李云泽表示,未来将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内容解读:
就金融监管的“全覆盖”,李云泽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涵:一是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始终坚持金融特许经营、持牌经营原则,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要对各自监管领域分兵把守,既要管“有照违章”,更要管“无照驾驶”。二是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严密防范一般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衍生出金融风险。行业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防范和配合处置本行业本领域的非法金融活动;相关职能部门严把登记注册、广告营销等关口,坚决防止乱办金融。三是金融监管总局将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确保一切金融活动特别是非法金融活动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担责。推动明确跨部门跨地区和新业态新产品等金融活动的监管责任归属。确实难以明确责任的,由金融监管总局负责兜底。
就“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李云泽提出,金融监管总局将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坚持风险为本原则,抓准入、抓法人、抓治理,强化机构监管。坚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行为监管。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原则,强化功能监管。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化穿透式监管。坚持围绕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强化持续监管。二是严格执法敢于亮剑。深入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做到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会同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第三方中介机构。强化监审联动、行刑衔接、纪法贯通,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三是着力加强监管保障。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做好法规政策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扎紧制度的“铁篱笆”。加快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快速有效识别、精准锁定金融风险。同时,坚持刀刃向内,强化“对监管的监管”,切实做到“打铁自身硬”。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242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974.53亿元,较上周2,859.29亿元,下降30.94%。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33.54%、33.73%、28.73%;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62.63%、25.15%、12.22%;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35.58%、15.30%、44.51%。AAA评级主体占比较上周有所下降。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39只,发行规模合计655.35亿元,较上周707.49亿元,下降30.80%。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24.14%、47.87%、21.11%;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23.82%、45.31%、30.87%;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28.76%、10.25%、59.01%,3年期占比维持较高水平。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各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全线回升。AA+评级发行利率涨幅较大,较上周上升39BPs;AAA、AA评级发行利率较上周小幅分别上升18BPs、15BPs。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有5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33.00亿元,较上周54.10亿元,下降21.10亿元、39.00%,涉及AAA评级主体3家共24.00亿元。
(三)高收益债成交情况
从二级市场成交情况来看,本周高收益城投债(成交收益率在6%以上)成交仍以贵州、山东、云南、广西居多。
11月27日,重庆地区,当日无8%以上收益率城投债成交,万盛经开“23万盛05”成交量超1亿元,成交价格上升至96.12元,成交收益率下行超50BPs至7.53%水平,剩余期限2.93年。云南地区,当日仅一只城投债“20普洱01”收益率10%以上,成交量100万元,其余城投债收益率普遍9%以下。天津地区,6%以上城投债成交量仅8000万元。
11月28日,陕西地区,韩城城投公告,“PR韩城投”拟于2023年12月5日开始兑付本息,并于同日摘牌。当日, “20韩城02”从成交量1000万元,收益率上行超100BPs至8.10%。江苏地区,东方金诚上调盐城城镇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当日公司“23盐镇02”成交量450万元,收益率小幅下行至6.26%。
11月29日,重庆地区,高收益城投债收益率区间主要集中在6%-7%。天津地区,当日6%-8%收益率城投债成交量总计不超1亿元。四川地区,资阳凯利“23凯利建设PPN002”单日成交量超1亿元,收益率7.98%,行权期1.91年;巴中国资“23巴中03”单日成交量1.38亿元,收益率7.76%,剩余期限2.91年;“23巴中国资MTN001”单日成交量5200万元,收益率7.32%,剩余期限1.3年。
11月30日,云南地区,高收益城投债收益率区间主要集中在6%-8%。天津地区,津渤海“23津渤海SCP011”单日成交量2.23亿元,收益率6.99%,剩余期限94天。陕西地区,浐灞“21西安浐灞PPN001”单日成交量1亿元,收益率7.75%,剩余期限276天。
本周河南省7%以上收益率城投发行主体如下。
(四)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有1只信用债展期,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H9融投08”违约日余额5.00亿元。
本周河南无展期和实质违约债券。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8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55.95亿元,较上周79.30亿元,下降29.45%。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五、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一)交易商协会对山西证券启动自律调查
11月28日,交易商协会公告,根据市场机构反映的信息,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相关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涉嫌干扰发行定价,影响市场秩序。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交易商协会对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启动自律调查。
(二)东兴证券未按约定履职尽责,被甘肃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11月29日,甘肃证监会官网发布公告,对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开发集团)和其两个债券项目的受托管理人东兴证券出具警示函。
根据公告,因黄河开发集团非公开发行的“22兰旅02”“22兰旅03”公司债券合计6.46亿元于2022年9月-2023年2月期间未按募集说明书约定的用途使用。
东兴证券作为“22兰旅02”“22兰旅03”的受托管理人,未按照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的约定履职尽责。甘肃证监局依据《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对东兴证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三)易成新能及相关人员被河南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
2022年,易成新能与关联方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中心发生销售业务,金额1.12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01%,相关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子公司河南平煤隆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向平顶山市东部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借款3230万元,公司未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经营管理独立性存在不足。
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治理等相关办法规定,河南证监局对易成新能及王安乐、曹德彧、常兴华、杨帆采取出具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数据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