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19,290.00亿元逆回购,共有6,7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资金12,570.00亿元。
2.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有7家,均为上调。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16家,其中上调的有13家,下调的有3家。本周YY信评无调整的主体。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167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269.71亿元,较上周2,353.08亿元,下降46.04%;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08只,发行规模合计719.32亿元,较上周918.35亿元,下降21.67%。本周河南省9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0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68.50亿元,较上周128.78亿元,下降46.81%。
4.本周全国共有4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11.53亿元,较上周14.96亿元,下降3.43亿元、22.93%。
一、宏观情况
(一)2023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2.8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3%(前值-19.7%),制造业下降4.7%(前值-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3%(前值40%)。
数据解读:
1-11月,在营收持续恢复推动下,工业企业利润累计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采矿业降幅边际收敛,制造业利润明显改善,电热水增速再创新高,利润当月同比也有显著修复。石煤等能源产业链中,多数行业利润仍在低位缓慢回升阶段,对整体利润拖累较大,化纤/石煤加工改善较多。金属产业链上游利润均已实现正增长,黑色/有色冶炼等中游加工增速较上月有显著回升。下游工业品利润表现为分化收敛,高增速行业回落、低增速行业回升,仅有交运设备延续高位上行。下游消费品利润多数回升,内需偏弱下整体仍在低位修复阶段。公用事业中电热力和燃气利润增速高位抬升,电热力继续为利润回升提供支撑。11月工企营收增速转正基础上继续上行产成品存货增速延续下探,读数仅略高于年内低位,库存周期仍在被动去库阶段。
(二)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扩张有所加快。
数据解读:
12月是制造业传统淡季,但今年12月制造业PMI回落幅度高于往年季节性。从往年情况来看,2015-2019年同期制造业PMI环比平均下滑0.2个百分点,2020-2022年环比下滑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PMI环比下滑或是季节性规律,但今年下滑幅度高于往年平均值。12月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回落至47.7%,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但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环比回升至51.5%。出厂价格回落、原材料价格提升,可能进一步压缩下游企业利润。总体来看,12月PMI基本延续11月的特征,制造业PMI进一步放缓,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延续。服务业PMI也低于荣枯线。而建筑业在增发国债的支撑下继续超季节性回升,但或难以使得温和复苏的预期反转。在这种背景下,长端利率易下难上。展望2024年,新一年首周将迎来政府债发行的空窗期,同时在年末财政支出的支撑下,资金面可能进一步转松,利率曲线或延续牛陡。
(三)资金情况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19,290.00亿元逆回购,共有6,7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资金12,570.00亿元。
跨年前最后一周,在央行公开市场持续净投放的大力呵护下,月内期限保持宽松,跨年资金价格持续回落。具体来看,隔夜期限方面,本周R001均值1.65%,较上周走低10BPs,DR001均值1.50%,较上周下行11BPs。7天方面,R007均值3.45%,较上周大幅走高129BPs,DR007均值1.9%,较上周小幅上行10BPs,R007与DR007价差周内最高超过255BPs。跨年之后,将有大额逆回购到期,可能对资金面造成一定影响。但12月是财政支出大月,月末财政支出预计支撑1月上旬资金面转松。
利率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全面下行。其中1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至2.08%,较上周大幅下降17BPs;5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至2.40%,较上周下降9BPs;10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至2.56%,较上周下降3BPs。
信用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到期收益率继续下降,各评级1Y期到期收益率降幅较大。其中,AAA、AA+评级1Y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均下降20BPs;AA评级1Y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下降17BPs。
(四)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有7家,均为上调。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16家。上调的有13家,其中8家为城投主体;下调的有3家,其中1家为城投主体。
本周YY信评无调整的主体。
二、重要资讯
(一)新修订的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公司法》颁布实施近30年来,历经四次修正、两次修订。此次修订是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阶段的一次全面修订,对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事件解读:
1.进一步完善公司资本制度。此次修订的公司法完善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对新法施行前已登记设立且出资期限超过本法规定期限的公司设置过渡期,要求其将出资期限逐步调整至本法规定的期限以内。此外,公司法还在此次修订中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引入授权资本制,允许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授权董事会发行股份,同时要求发起人全额缴纳股款,既方便公司设立、提高筹资灵活性,又减少注册资本虚化等问题。
2.优化公司治理,强化职工民主管理。修订后的公司法允许公司只设董事会、不设监事会,公司只设董事会的,应当在董事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同时,公司法进一步简化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对于规模较小或者股东人数较少的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设一名董事,不设监事会,设一名监事;对于规模较小或者股东人数较少的有限责任公司,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可以不设监事。本次修订的公司法还对职工民主管理作了进一步强化。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职工人数三百人以上的公司,除依法设监事会并有公司职工代表的外,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可以成为审计委员会成员。
3.规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监高责任。此次的修订完善了忠实和勤勉义务的具体内容,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修订后的公司法加强了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关联交易等的规范,增加关联交易等的报告义务和回避表决规则。强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维护公司资本充实的责任。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外,还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董事但实际执行公司事务的,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事损害公司或者股东利益的行为的,与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连带责任。
4.优化公司设立、退出制度。此次修订的公司法新设公司登记一章,对于公司登记相关内容作了诸多修改完善,明确公司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事项和程序;同时要求公司登记机关优化登记流程,提高登记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明确电子营业执照、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公告、采用电子通信方式召开会议和表决的法律效力。修订后的公司法进一步扩大可用作出资的财产范围,明确股权、债权可以作价出资。并放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等限制,允许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完善公司清算制度,明确清算义务人及其责任。还增加简易注销和强制注销制度,方便公司退出。此外,还完善国家出资公司相关规定,完善公司债券相关规定等。
(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四季度(总第103次)例会于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2023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会议强调,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会议解读:
和第三季度例会有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要求,将货币政策的表述从“精准有力”变更为“精准有效”。市场普遍认为,在当前阶段,我国经济虽呈现出回升向好的态势,但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因此,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也应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扶持,例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还应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信心,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从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角度出发,仍将保持一段时间的货币宽松,以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托底经济,支持国债大量发行、地方政府化债和民企融资,进行逆周期调控;同时帮助经济新动能渐成气候,接棒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实现跨周期发展。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167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269.71亿元,较上周2,353.08亿元,下降46.04%。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33.01%、40.91%、16.98%;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46.11%、38.71%、15.17%;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39.06%、13.92%、40.98%。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08只,发行规模合计719.32亿元,较上周918.35亿元,下降21.67%。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20.63%、48.19%、16.02%;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22.64%、53.21%、24.15%;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33.10%、9.02%、49.36%,3年期以上占比有所下降,AA+评级占比上升明显。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各评级主体发行利率全面上调。其中,AAA评级发行利率较上周大幅上升29BPs;AA+评级发行利率较上周上升3BPs;AA评级发行利率较上周上升25BPs。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有4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11.53亿元,较上周14.96亿元,下降3.43亿元、22.93%,涉及AAA评级主体3家共10.80亿元。
(三)高收益债成交情况
从二级市场成交情况来看,高收益城投债(单券成交量按照成交收益率在6%以上统计)成交仍以贵州、山东、云南、广西居多。
12月25日,云南地区,昆明交产“23昆明交产SCP002”缴款起息,发行金额10.3亿元,票息4.5%,期限270日。12月22日,昆明交产“20昆交G1”发生三笔90.5元折价成交,收益率大幅上行至11.97%,25日,该债券收益率下行至6%以下。
12月26日,陕西地区,曲文控“23曲文控MTN002”缴款起息,发行金额8亿元,票息4.9%,期限2+2+1年。湖南地区,“23湘潭高新MTN001”主承长沙银行公告,拟于2024年1月10日召开“23湘潭高新MTN001”2023年第一次持有人会议。本次湘潭高新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再融资专项债,拟提前兑付本期债务融资工具。
12月27日,重庆地区,大足国资发布22大足国资MTN001”行权公告,票息拟下调500BPs至2%,该券最近以此二级成交在12月12日,收益率6.87%,该券将于2024年1月25日行权到期。河南地区,中诚信国际公告,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结果,2023年10月10日,登封建投被登封市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875.17万元,系公司为中岳非晶在郑州银行登封支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因中岳非晶未能按时还款,公司作为担保方被提起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所致。
12月28日,天津地区,高收益城投债成交量仅3500万元,大部分收益率集中在6%左右。湖北地区,高收益债主要在大冶湖高新主体项下,收益率在6%-8%水平。
本周河南省7%以上收益率城投发行主体如下。
(四)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无展期和实质违约债券。
本周河南无展期和实质违约债券。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9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0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68.50亿元,较上周128.78亿元,下降46.81%。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五、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一)上海证券交易所对郴州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予以监管警示
郴州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存在未按规定和约定使用债券募集资金的违规行为。
根据22郴投01募集说明书约定,该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有息负债。2022年8月,发行人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认购某私募基金,涉及金额4.864亿元,占该债券发行金额的27.84%。2022年12月,发行人将前述募集资金返还至募集资金监管专户。
根据23郴投02募集说明书约定,该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公司债券。2023 年7月,发行人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其他有息债务和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共涉及金额2.3648亿元,占该债券发行金额的49.27%。2023年8月,发行人将前述募集资金返还至募集资金监管专户。
上述行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相关规定,上海证券交易对郴州产投予以监管警示。
(二)证监会贵州监管局对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出具警示函
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存在公司债券非市场化发行、委托第三方代持等问题。
上述行为违反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李贵荣对上述行为负有主要责任。根据《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证监会贵州监管局对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数据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