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债券信息周报2024年第1期(1月2日-1月5日)
来源:- 2024-01-08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2,410.00亿元逆回购,共有26,64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资金24,230.00亿元。

2.本周无评级调整的主体。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7家,其中上调的有3家,下调的有4家。本周YY信评无调整的主体。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163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351.55亿元,较上周1,269.71亿元,上升6.45%;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26只,发行规模合计655.99亿元,较上周719.32亿元,下降8.67%。本周河南省2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2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1.40亿元,较上周68.50亿元,下降83.36%。

4.本周全国共有2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7.50亿元,较上周11.53亿元,下降4.03亿元、34.95%。

一、宏观情况

(一)中国大宗商品指数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2023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0.7%,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指数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

数据解读:

从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分项看,销售量、供应量均呈上升走势,供应量升幅有所收窄,库存量呈下降走势;从市场来看,对一些大宗商品的冬储需求拉动了销售指数的上涨,但反弹动力仍显不足,后续虽仍有补库空间,但幅度不及往年正常年份。从供应端来看,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复、产业链的中断和极端天气的频发,大宗商品的供应受到影响,导致能源市场供应偏紧及工业品供过于求。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宽松,市场情绪谨慎。后期来看,进入1月份,随着前期宏观利好消息被市场逐步消化,叠加多地天气将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市场需求将继续下降,加之春节临近,终端企业需求将有所放缓,贸易商也将逐步季节性离市,整体交易活跃度下降。同时由于资金压力趋于加大,供方为了回笼资金,会有意加快出货速度,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趋于走低。

(二)资金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108153320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2,410.00亿元逆回购,共有26,64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资金24,230.00亿元。

银行间方面,2024年元旦后,公开市场虽持续大额净回笼,但大行全力保持供给,银行间市场整体均衡偏松。具体来看,隔夜期限方面,本周R001均值1.72%,较上周小幅上行7BPs,DR001均值1.57%,较上周走高8BPs。7天方面,R007本周均值2.14%,较年前大幅走低131BPs,DR007均值1.77%,较上周下行13BPs。

交易所方面,跨年后资金面恢复宽松态势,因首日集中到期,周内走势震荡回落。GC001方面,首日、次日均收于2.58%,周四、周五恢复平稳下行,均值2.48%,较上周下行64BPs;GC007方面,首日小跌至2.32%,周三、周四略有反弹,周五再次回落至2.32%,均值2.36%,较上周大幅下行191BPs。本月12日是税期截止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需关注税期准备期资金面波动情况。同时在降息预期下非银杠杆或将维持,需密切关注资金价格边际变化。

利率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小幅震荡,周初小幅回升后,周五基本回落至上周五水平。其中1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至2.11%,较上周小幅上升3BPs;5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至2.39%,较上周小幅下降1BP;10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收至2.52%,较上周下降2BPs。

 微信图片_202401081533201

信用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到期收益率呈现分异,其中低评级各期限到期收益率整体小幅下行;中高评级各期限到期收益涨跌不一,基本维持上周五水平。其中,AA评级1Y、3Y、5Y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分别下降1BP、3BPs、2BPs。

 微信图片_202401081533202

(三)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无评级调整的主体。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7家。上调的有3家,全部为城投主体;下调的有4家,其中2家为城投主体。

 微信图片_202401081533203

本周YY信评无调整的主体。

二、重要资讯

(一)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5日在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4年工作。

会议解读: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了相关重点工作: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兼顾内外均衡,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聚焦“五篇大文章”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继续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作用。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持续做好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延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

三是持续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便利度。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四是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运用债务重组、置换等手段,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抓好“金融16条”及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各项政策落实。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推动高水平开放。着力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有序推动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涉及金融业的国际贸易规则研究制定。稳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

六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完善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体系。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加强国际间货币合作。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加大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及拓展力度。

七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治理机制。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支持补充商业银行资本,落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业务分类分账改革方案。

(二)央行重启投放PSL,规模达3500亿元

央行日前披露,2023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3500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2522亿元。

事件解读: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11月,央行新增PSL投放3675亿元。时隔一年多,本次央行重启PSL投放,其规模也是有史以来第三高(前两高分别为:2014年12月新增3831亿元;2022年11月新增3675亿元)。PSL由央行在2014年创设,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期限较长,最长可达5年,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二是精准滴灌,通过向政策银行提供资金,来支持特定项目;三是相当于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兼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以来,PSL在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稳住和引领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项目需要大量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本次PSL投放可能用于支持“三大工程”建设,预计后续规模还会增加。除了对基建投资的促进作用外,投放PSL也有支撑投资、稳定信用的作用,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和信心。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1月5日,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租赁公司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形成《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文件解读:

《征求意见稿》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主要发起人持股比例不低于51%。《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境外制造业大型企业两类发起人;提高主要发起人的总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标准,将主要发起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1%。提高持股比例有利于调动股东积极性,更好发挥融资租赁特色功能、促进股东产品销售、加快资金回收、深化产融结合等作用。

2.租赁物范围由固定资产调整为设备资产。根据国际同业发展实践和行业惯例,《征求意见稿》将租赁物范围由固定资产调整为设备资产,着力为中小微企业设备采购和更新提供金融服务,引导金融租赁公司更加专营专注,回归租赁本源。同时,结合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允许将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作为租赁物。优化拓展租赁物范围,意味着其支持实体经济的范围更加广泛,能够更好发挥金融租赁行业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优势。

3.新增杠杆率等多项指标。《征求意见稿》增加资本和风险管理专章,新增杠杆率及财务杠杆倍数指标等监管指标。其中,杠杆率指标监管要求为金融租赁公司一级资本净额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6%,财务杠杆倍数指标监管要求为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同时,优化拨备覆盖率和同业拆借比例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由不低于150%下调为不低于100%,在保证损失准备有效覆盖预期信用损失的基础上,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符合逆周期监管思路。

4.强化业务分级分类监管。《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厘清基础业务和专项业务范围,取消非主业、非必要类业务,严格业务分级监管;适当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股东流动性支持能力。其中,发行非资本类债券、接受租赁保证金仍是基础业务,而从事固定收益类投资、发行资本补充工具调整为专项类业务,需要向监管申请方可经营。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163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351.55亿元,较上周1,269.71亿元,上升6.45%。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40.28%、16.00%、30.92%;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51.13%、35.70%、13.17%;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47.63%、6.51%、38.59%。

 微信图片_202401081533204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26只,发行规模合计655.99亿元,较上周719.32亿元,下降8.67%。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22.13%、20.98%、36.02%%;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25.27%、52.05%、22.69%;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34.69%、4.82%、55.90%,AA+评级占比有所上升,3年期以上占比继续维持高位。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各评级主体发行利率全面大幅下降。其中,AA评级发行利率较上周大幅下降106BPs;AAA评级发行利率较上周大幅下降47BPs;AA+评级发行利率较上周大幅下降43BPs。

微信图片_202401081533205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有2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7.50亿元,较上周11.53亿元,下降4.03亿元、34.95%,涉及AAA评级主体1家共5.00亿元。

(三)高收益债成交情况

从二级市场成交情况来看,高收益城投债(单券成交量按照成交收益率在6%以上统计)成交仍以贵州、山东、云南、广西居多。

1月2日,新年首个交易日,山东地区高收益债成交量较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仍有上涨,收益率大部维持在7%-9%区间,济宁市中、青州宏利项下债券有10%以上收益率成交记录,但整体仅百万交易量。重庆地区,高收益债单日成交规模仅7000余万,其中重庆园业“23渝园01”成交量6000万元,收益率在7.16%,低于票息7.2%。

1月3日,云南地区,玉溪家园、玉溪红塔国资、安宁发投等主体项下单只债券有5000万元以上成交量,收益率在7%-7.5%水平;昆明发投、昆明产投等主体项下债券收益率在6%-7%区间,少量成交。四川地区,当日巴中国资项下两只债券“21巴中G1”、“22巴中01”成交收益率为地区城投收益率高点,分别为12.43%、11.35%。陕西地区,城投债收益高点在“23曲文04”,收益率7.05%,成交量2800万元,剩余期限1.69年。

1月4日,天津地区,仅有天津星城投资项下债券出现6%以上成交记录。山东地区,高密国资、兖州惠民、高密华荣等主体项下城投债收益率较高,可达到12%水平,成交量在1000-2000万元区间;威海蓝创、潍坊滨海、邹城城资等主体项下债券成交收益率在7%-9%,单只成交量多不超过3000万元。

本周河南省7%以上收益率城投发行主体如下。

 微信图片_202401081533206

(四)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无展期和实质违约债券。

本周河南无展期和实质违约债券。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2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2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1.40亿元,较上周68.50亿元,下降83.36%。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微信图片_202401081533207

五、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一)河南天基律师事务所被河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河南天基律师事务所在为鹤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存在未编制核查和验证计划、未充分履行查验义务、法律意见书部分内容不规范、工作底稿制作保存不规范等问题。

上述问题违反了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河南证监局对河南天基律师事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数据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