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13,160.00亿元逆回购,共有14,33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资金4,170.00亿元。
2.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主体有3家,其中上调的有2家,下调的有1家。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4家,其中上调的有1家,下调的有3家。本周YY信评调整的主体有1家。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206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614.45亿元,较上周3,241.65亿元,下降50.20%;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25只,发行规模合计638.54亿元,较上周1,105.55亿元,下降42.24%。本周河南省6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6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55.90亿元,较上周110.70亿元,下降49.50%。
4.本周全国有6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63.50亿元,较上周105.09亿元,下降41.59亿元、39.58%。
一、宏观情况
(一)1月金融数据出炉:M2同比增长8.7%
2月9日,央行公布202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7.63万亿元,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M1)余额69.42万亿元,同比增长5.9%。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5.48万亿元,同比少增1.39万亿元。社融方面,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
数据解读:
1月金融数据总体较强。新增贷款维持在4.92万亿元的季节性高位,但增幅降至162亿元,既表现出季节性规律,又体现出均衡投放。从需求端来看,前两个月表现出政府融资强、企业居民融资弱的特征,而1月政府部门的融资同比减少,居民融资有明显改善,居民部门净融资超过2022年及2023年同期,中长期贷款有明显恢复。企业部门融资相比去年同期虽然减少,但仍高于2022年1月的4.5万亿元及2021年1月的3.4万亿元,处于历史的高位水平,企业融资需求虽略有回暖,但仍有修复空间,后续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物价回升的幅度。
总体看,金融数据基本面因素短期内对债市影响有限。春节假期后银行资金回补,资金面有望维持相对宽松状态。不过2月税期与跨月叠加,纳税申报截止日推迟,与月末资金需求重合,2月末资金利率或短暂波动。从资金面和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债市回调风险可控。
(二)2024年1月份CPI环比继续上涨,PPI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数据解读:
总体看,1月CPI同比超预期放缓,降幅走扩主要受春节错位带动,今年春节偏晚、去年春节偏早拖累1月同比,但CPI环比弱于春节偏晚年份的同期均值,表明需求仍偏弱。PPI环比与同比降幅如期收窄,生产资料环比改善好于生活资料,反映供给好于需求、投资好于消费。具体看,CPI方面,食品分项环比涨幅收窄,但假期旅行热度提升叠加春运开启提振交通通讯、教育娱乐等行业价格表现,非食品分项环比由跌转涨,带动1月CPI环比涨幅有所扩大;受春节错位因素影响,今年1月农产品价格弱于去年同期,对CPI同比表现形成拖累。PPI方面,生产资料分项环比降幅收窄,生活资料分项环比跌幅则有所扩大,导致1月PPI环比跌幅收窄;去年同期疫情扰动和春节错位影响下,今年1月工业品价格整体高于去年同期,PPI同比跌幅有所收窄。展望后续,春节假期有望支撑消费需求并推动CPI进一步改善,而PPI或在春节因素扰动下偏弱修复,2月CPI同比或将改善,但物价明显改善还待财政、货币政策加码。
(三)资金情况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13,160.00亿元逆回购,共有14,33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资金4,170.00亿元。
本周结合降准资金落地,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整体为净回笼态势,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具体看,隔夜期限方面,本周R001均值1.81%,较上周走低5BPs,DR001均值1.72%,较上周上升3BPs。7天方面,本周R007均值1.97%,较上周下降32BPs,DR007均值1.90%,较上周略升1BP。
交易所方面,节前交易所资金价格走势总体平稳,资金价格中枢较上周均有不同程度回落。GC001方面,本周均值2.22%,较上周下降18BPs;GC007方面,本周均值2.38%,较上周下降7BPs。往年节后央行通常会持续净回笼,预计节后资金将有所收敛,需密切关注节后MLF续作情况,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及资金价格边际变化。
利率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略有上升。其中1Y、5Y、10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分别收至1.92%、2.30%、2.43%,较上周五分别上升3BPs、2BPs、1BP。
信用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到期收益率呈现分异,各评级1Y、5Y期限到期收益率略有下降,3Y期限到期收益率略有上升。其中,AAA、AA评级1Y、5Y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均下降2BPs左右;3Y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上升1BP。
(四)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主体有3家,全部为城投主体,其中上调的有2家,下调的有1家。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4家。上调的有1家,为城投主体;下调的有3家,其中1家为城投主体。
本周YY信评调整的主体有1家,盐城市城镇化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YY评级由7-上调为7。
二、重要资讯
(一)新版《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开始征求意见
据悉,监管部门近期向信托公司下发《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相对2007年版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不小变化:特别强调公司治理,对股东的管理与义务也有细致说明;信托文化与薪酬管理均被写入其中,要求信托公司明确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的触发条件、适用范围等;要求信托公司每年应当从税后利润中提取5%作为信托赔偿准备金,且不再有总额比例限制。
内容解读:
1.强调股东义务。新规对股东的管理与义务有多处强调,提出信托公司股东应当承担多项义务并在信托公司章程中载明。主要包括,承诺不将所持有的信托公司股权进行质押或者以股权及其受(收)益权设立信托等金融产品,但经监管部门认可的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等特殊情形除外。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同一上市信托公司股份未达到该信托公司股份总额百分之五的,不受规定限制;主要股东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信托公司提供自身经营状况、财务信息、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等信息;信托公司发生风险事件或者重大违规行为的,股东应当配合监管机构开展调查和风险处置。此外,股东义务要求信托公司出现危及持续经营、危害金融秩序等情形时,主要股东承诺通过补充资本、回拨历年红利、流动性支持借款等方式实施救助。
2.明确信托业务九大禁止行为。一是以任何形式保本保收益;二是欺诈或者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能力不相匹配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三是提供无实质服务内容,或者用于规避金融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四是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五是以信托财产向他人提供担保,或者以卖出回购方式运用信托财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六是以信托财产与关联方进行不正当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包括但不限于投资于关联方虚假项目、与关联方共同收购上市公司、提供资金向本机构注资等;七是利用信托财产或者职务便利,为委托人、受益人以外的人牟取不当利益,或者为自己谋取合同约定报酬以外的其他利益;八是侵占信托财产,或者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的其他用途;九是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禁止的其他行为。
3.继续筑高风险防线。监管部门有意筑高行业风险防线。2007年版《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每年应当从税后利润中提取5%作为信托赔偿准备金,但该赔偿准备金累计总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时,可不再提取。而在《征求意见稿》中,赔偿准备金累计总额不再受到总额比例限制。相关内容变为,信托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风险准备金管理机制,每年从税后利润中提取5%作为信托赔偿一般准备;完善固有资产风险分类管理,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建立受托履职评估机制,准确计量信托资产风险,加强信托产品净资产核算,及时识别信托公司赔偿责任,足额确认预计负债。
(二)多地房地产融资“白名单”密集落地
1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日,多个城市接连发布首批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各城市密集表态,银行业也在迅速跟进,都表明新近公布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在快速运转。
内容解读:
1.“白名单”聚焦项目而非企业。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紧张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弱和企业融资难。前不久出台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其中关键目标就是要解决融资问题。因此“白名单”就是以在建房地产项目为融资支持对象的名单。该名单里的对象是项目而非企业,这样可以满足项目开发建设的合理融资需求,使金融机构过度避险的局面转向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房地产项目正常开发建设交付,从而帮助市场信心恢复,改善市场预期。进入“白名单”,并不意味着房地产项目就能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白名单”只是个推送名单,最终的决定权在金融机构。
2.银行大力支持“白名单”落地。近期,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迅速行动,多家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逐月提升,越来越多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多家银行已组建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进一步加大对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快建立房地产企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
展望未来,在中央稳房地产市场精神指导和监管部门推动下,各金融机构将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206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614.45亿元,较上周3,241.65亿元,下降50.20%。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32.46%、17.24%、38.76%;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54.00%、29.58%、15.31%;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35.63%、3.82%、44.94%。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25只,发行规模合计638.54亿元,较上周1,105.55亿元,下降42.24%。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21.81%、27.05%、33.44%;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14.17%、54.58%、31.25%;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24.47%、3.45%、63.04%,3年期占比大幅上升,城投债拉久期趋势更加明显。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各评级主体发行利率全面下降。其中,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下降21BPs;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下降2BPs;A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下降8BPs。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有6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63.50亿元,较上周105.09亿元,下降41.59亿元、39.58%,涉及AAA评级主体3家共50亿元。
(三)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有2只债券展期,上海宝龙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宝龙04”违约日余额7.8亿元;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6雏鹰02”违约日余额6.4亿元。
本周河南有1只债券展期,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6雏鹰02”违约日余额6.4亿元。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6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6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55.90亿元,较上周110.70亿元,下降49.50%。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五、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一)上交所对任兴集团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
任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任兴集团)于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发行了“21任兴01”、“21任兴05”、“22任兴01”等公司债券,上述债券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转让。
任兴集团在上述债券存续期间,存在定期报告披露不完整、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变更事项、公司债券发行不规范、未履行募集说明书承诺等行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交易所相关规定。上交所对任兴集团及主要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
(二)交易商协会对四川龙阳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予以警告
四川龙阳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于2019年4月以自有资金通过相关方认购非法人产品,间接认购自身发行的一期债务融资工具,影响了市场发行秩序,违反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经自律处分会议审议,对四川龙阳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予以警告。
(三)上交所对南宁绿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予以监管警示
经查明,南宁绿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宁绿港”)于2015年5月、2015年9月、2016年10月合计4次提供对外担保,担保总金额22.50亿元。但在2016年8月至2023年4月期间披露的多期定期报告中,未如实、准确地披露对外担保情况。
南宁绿港上述行为违反了交易所信息披露相关规定,上交所对南宁绿港予以监管警示。
数据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