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100.00亿元逆回购,共有6,14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资金净回笼6,040.00亿元。本周银行间、交易所资金价格较上周有较大幅度下行;各期利率债利率、信用债到期收益率不同幅度下降。
2.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有1家;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9家,其中上调的有2家,下调的有7家。本周YY信评调整的主体有2家。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28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534.98亿元,较上周2,040.89亿元,上升24.21%;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56只,发行规模合计1,176.78亿元,较上周1,123.19亿元,上升4.77%。本周河南省15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6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09.64亿元,较上周54.80亿元,上升100.07%。
4.本周全国共有3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28.05亿元,较上周6.50亿元,上升21.56亿元、331.54%。
一、宏观情况
(一)2024年5月份出口保持强劲,未来有望持续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5月进、出口同比均维持正增,出口数据超预期,进口数据则略微偏弱。5月份,美元计价出口金额为3024亿美元,同比增长7.6%,4月同比增长1.5%,市场预期为增长6.4%;进口金额为2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月同比增长8.4%,市场预期为增长4.5%。
数据解读:
出口方面,5月份,我国出口同比读数相较4月有所增长,反映我国出口维持修复态势。从区域看,去除基数效应后5月中国对各主要国家出口多边际改善,对东盟、拉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出口同比增幅较为显著,反映转口贸易仍是当前出口的主要支撑;分类别看,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依然是5月出口主要支撑。进口方面,5月进口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尽管机电产品、集成电路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增速有所增长,但铜铁矿砂及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同比多边际转弱,反映国内经济内生动能复苏波折仍存。展望后续,降息背景下加拿大与欧元区需求改善与我国出口基数的回落或将有利于出口读数,但也需关注美国近期多项经济指标表现偏弱以及大选年背景下拜登对华加征关税等强硬政策出台对出口的可能扰动;进口方面,近期内需偏弱,5月进口增速有所放缓,未来内需的复苏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向后看,近期多项地产政策出台,但其对经济内生动能与进口的提振作用仍待进一步观察。
(二)资金情况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100.00亿元逆回购,共有6,14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资金净回笼6,040.00亿元。
本周虽然公开市场持续净回笼,但大行融出较此前明显回暖,资金面整体宽松。隔夜期限方面,本周R001均值1.75%,较上周走低9BPs,DR001均值1.69%,相比上周下行了11BPs。7天方面,本周R007均值1.84%,较上周走低10BPs,DR007均值1.79%,较上周走低11BPs。
本周交易所资金价格震荡走低,月内期限成交中枢有所回落。GC001均值1.81%,较上周下降4BPs;GC007均值1.82%,较上周下降10BPs。后续地方债发行节奏再度放缓,下周政府债净缴款规模维持相对低位,资金面均衡偏松的状态大概率将延续。
利率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有所下行。1Y、5Y、10Y、30Y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周五分别收至1.60%、2.06%、2.28%、2.53%,较上周五分别下降4BPs、3BPs、1BP、3BPs。
信用债方面,各期限到期收益率利差全面下降。其中,各评级3Y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均下降6BPs。各评级1Y、5Y期限到期收益率与上周相比,降幅在3-5BPs之间。
(三)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有1家,徐州市国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由AA上调为AA+。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9家,其中上调的有2家,其中1家为城投主体;下调的有7家,无城投主体。
本周YY信评调整的主体有2家,厦门建发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YY评级由8上调为7-;保利久联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YY评级由6-下调为7+。
二、重要资讯
(一)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
6月7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就《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裁量基本规则》共二十六条,行政处罚裁量分为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从重处罚等裁量阶次。
政策解读:
《裁量基本规则》旨在进一步规范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裁量,统一执法尺度,增强裁量公开性,实现裁量公正。《裁量基本规则》显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首先是严重违反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影响资本市场秩序稳定,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严重危害金融安全;严重损害资本市场投资者、交易者权益,影响恶劣。其次是违法行为相关事项涉及当事人贿赂情形;殴打、围攻、推搡、抓挠执法人员,造成执法人员人身损害,或者限制执法人员人身自由;毁损、伪造、篡改证据材料;转移、变卖、毁损、隐藏被依法冻结、查封、扣押、封存的资金或涉案财产。最后是因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后五年内,再次实施同一类型违法行为。
(二)证监会: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
6月6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就近期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退市情况答记者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新增99家公司股票被实施ST或*ST;其中,ST公司44家、*ST公司55家。与往年相比,沪深两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同期新增此类公司117家、78家、81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变化不大。截至目前,沪深两市ST板块共有169家上市公司;其中,ST公司85家、*ST公司84家,数量略少于2021年(202家)、2022年(184家),略多于2023年(164家)同期。
政策解读:
根据市场规则,每年4月30日年报披露结束后,问题公司的股票会因各种原因被实施ST或*ST,包括财务数据不达标、大额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按照4月底新修订的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今年的主要变化是,为严惩造假行为,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但未达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将被实施ST。
ST、*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关风险,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撤销。其中,ST为“其他风险警示”,不会直接退市。*ST为“退市风险警示”,今年以来,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其中面值退市22家,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上市公司退市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对于退市前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仍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证监会高度重视涉及退市的投资者保护工作,坚持对上述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追到底”,对退市过程中的市场操纵、财务造假等行为依法严惩,并多渠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28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534.98亿元,较上周2,040.89亿元,上升24.21%。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29.21%、30.25%、37.11%;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66.88%、23.95%、8.45%;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及3年期分别占比31.52%、2.78%、31.61%。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56只,发行规模合计1,176.78亿元,较上周1,123.19亿元,上升4.77%。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及中票分别占比19.51%、35.51%、39.80%;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43.12%、41.86%、15.02%;期限方面(考虑含权期限),1年以内、2年期、3年期、5年期及以上分别占比23.31%、2.57%、34.99%、39.13%,5年期以上占比持续保持高位。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期间各评级主体发行利率变动差异较大。其中A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上升3BPs;AA+、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分别下降2BPs、17BPs。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有3只信用债取消发行,取消发行规模28.05亿元,较上周6.50亿元,上升21.56亿元、331.54%。取消原因多为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发行人拟另择时机重新发行。
(三)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共有1只信用债展期,广州市方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20方圆01”违约日余额9.18亿元。
本周河南无展期或实质违约债券。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15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6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09.64亿元,较上周54.80亿元,上升100.07%;其中5年期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占比明显提升,拉久期现象较为明显。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五、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一)四川成阿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四川成阿发展实业有限公司作为“23成阿债”的发行人,未按募集说明书约定用途使用该公司债券募集资金,违反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依据《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四川证监局对四川成阿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