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11,830亿元逆回购、1,000亿元MLF及7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共有100亿元逆回购与1,030亿元MLF到期,全周净投放量为12,400亿元。
2.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发行主体共4家;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7家,其中5家上调,2家下调。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32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900.04亿元,较上周2,735.96亿元,增加6%。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62只,发行规模合计1,125.61亿元,较上周1,083.18亿元,增加3.92%。本周河南省9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9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74.5亿元,较上周57.12亿元,增长30.43%。
4.本周全国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共1只。
一、宏观情况
(一)宏观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2.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9%。
数据解读:
二季度实际GDP同比4.7%,低于Wind预期5.07%,环比0.7%,仅较2022年二季度稍好,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承压。
投资方面,半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9%,较上月下滑0.1%,持平于 Wind预期+3.88%。行业方面,电热水气生产供应业累计同比+24.2%,较5月回升0.5%;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同比+0.7%,回升2.2%,共同改善基建投资。制造业当月同比9.3%,持平前值9.4%,累计同比+9.5%,依旧是出口和设备更新两个方面支撑制造业投资。分产业看,1-6月第三产业同比-0.2%;分注册类型看,1-6月外商企业投资同比-15.8%,第三产业投资及外商投资承压。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施工面积、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分别-10.1%、-12%、-25%,指标中仅待售面积同比“为正”,整体房地产市场恢复任重道远。
消费方面,汽车产品保持我国最大消费品地位,半年度汽车零售总额22,962亿元,占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但上半年汽车消费总额绝对量同比-1.1%,或受各品牌“价格战”导致。其他分项中,6月,化妆品类消费同比-14.6%;家电器材消费同比-7.6%,建筑及装潢材料消费同比-4.4%;二项疲软或受房地产市场拖累。必选消费品表现较好,粮油食品、烟酒、中西药品保持较高增长率。
(二)资金情况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11,830亿元逆回购、1,000亿元MLF及7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共有100亿元逆回购与1,030亿元MLF到期,全周净投放量为12,400亿元。
本周资金面受税期扰动,资金价格出现倒挂。具体看,隔夜期限方面,本周单日隔夜R001成交量由周初5.8万亿走低至周末5.1万亿附近,本周R001均值1.94%,较上周大幅上行20BPs,DR001均值1.89%,较上周同步上行21BPs。7天方面,本周R007均值1.91%,较上周继续上行5BPs,DR007均值1.88%,较上周上行7BPs。
本周交易所资金价格同样受税期后资金面收紧影响,同步上行。GC001均值1.87%,较上周上行8BPs;GC007均值1.88%,较上周上行4BPs;GC014均值1.89%,较上周上行4BPs。
利率债方面,前期央行就长债风险警示喊话并准备实际介入引导等动作,短期使债市震荡波动,但拉长时间,本周利率债保持震荡下行态势。10Y国债收益率震荡波动,周末收于2.26%,较上周末持平;30Y国债周末收于2.48%,小幅下行约0.8BP。
信用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到期收益率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截至周五,A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分别收于1.99%、2.11%及2.23%;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分别收于2.07%、2.19%及2.31%;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分别收于2.11%、2.24%及2.36%。AAA(5Y)-AA(5Y)利差仅13BPs。
(三)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发行主体共4家。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7家,其中5家上调,2家下调。
本周YY信评调整的有15家,其中上调为2家,其余为下调。
二、重要资讯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发布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一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决定》摘选:
第五条,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第七条,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
第八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九条,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
第十一条,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推动收费公路政策优化。
第十二条,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第十六条,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加强产业活动单位统计基础建设,优化总部和分支机构统计办法,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健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
第十七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
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
第十八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标准统一。
制定金融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第二十条,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第二十七条,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第四十二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
第四十四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第四十六条,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32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900.04亿元,较上周2,735.96亿元,增加6%。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中票及定向工具分别占比25.87%、32.79%、36.32%及4.84%;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67.59%、24.76%、7.11%;期限方面(含权债券按行权期限计算),1年以内、2年期、3年期及5年期以上分别占比27.47%、1.60%、21.60%、48.82%,“缺资产”导致长久期产品发行仍是主流。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62只,发行规模合计1,125.61亿元,较上周1,083.18亿元,增加3.92%。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中票及定向工具分别占比16.57%、47.20%、26.33%、9.45%;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33.49%、50.50%、16.01%;期限方面(含权债券按行权期限计算),1年以内、2年期、3年期、5年期及以上分别占比18.91%、1.67%、26.91%、52.51%,5年期以上占比持续保持高位。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各评级主体发行利率涨跌不一。AAA、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分别下行4.88BPs、27.43BPs,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上行2.25BPs,现阶段各评级利差持续收窄,投资人一定程度“无差别”收资产。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共1只,为“24赣粤SCP002”,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180天,取消发行原因为发行人鉴于近期市场波动问题取消。
(三)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共有2只信用债展期及违约,武汉当代科技投资有限公司“H20科技3”违约日逾期债券余额2亿元;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20当代1”违约日逾期债券余额1.8亿元。
本周河南无展期或实质违约债券。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9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9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74.5亿元,较上周57.12亿元,增长30.43%;其中5年期及以上债券占比74.50%,长债发行态势只增不减,洛阳国晟10年期中票发行利率达到2.97%水平。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五、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一)广汇汽车、广汇转债拟退市
根据上交所事先告知书,2024年6月20日7月17日,广汇汽车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第9.1.17条,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7月18日,广汇汽车股票和可转债已经停牌,而在停牌前一日(7月17日),广汇汽车、广汇转债竞价双双跌停。
(二)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广西首笔本金打折非标债务置换
2024年7月15日,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公告与某租赁公司达成协议,若能在6月30日前结清存量债务,则本金可以8.5折的价格结清。该协议在桂林银行的支持下,已于6月25日完成专项支持银团类贷款投放,并结清了打折后的存量本金。此次债务置换是响应自治区、柳州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依据相关文件精神,与金融机构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完成的广西首笔本金打折非标债务置换。据估算,该笔债务置换后将减少支出成本近4630万元,同时优化了公司的债务结构,降低了融资成本。
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