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22,515.00亿元逆回购和7,000.00亿元MLF操作,共有9,94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周净投放资金19,571.00亿元。
2.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有2家,其中上调1家,下调1家;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2家,其中上调1家,下调1家;本周YY信评调整的主体有4家,全部为下调。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8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3,362.23亿元,较上周2,312.13亿元,增长45.42%。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96只,发行规模合计941.36亿元,较上周1,175.78亿元,减少19.94%。本周河南省14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5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04.81亿元,较上周95.55亿元,增加9.26亿元、9.69%。
4.本周全国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共16只、金额119.70亿元,其中AAA主体共5只、金额58亿元。
一、宏观情况
(一)宏观数据
央行:1年期和5年期LPR均下调25个基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0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较前期下调25个基点。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数据解读:
今年以来5年期以上LPR已三次下降,由年初的4.2%降至3.6%,累计降低60个基点,下调次数、下调幅度均达到2019年房贷利率换锚5年期以上LPR以来最高水平,也体现出当前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决心。目前,全国多数城市房贷利率进入到“2”字头行列,对于购房者来说减少了利息支出,有效减轻了还贷负担;此外,近期房贷政策显示首付比例不断下调,既能让购房者买得起房,也能确保他们有能力偿还贷款,从而有助于楼市的稳定发展。存量房贷利率方面,央行此前发布公告,将于10月31日前统一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调整,对于LPR基础上加点幅度高于-30BP的存量房贷,将其加点幅度调整为不低于-30BP,且不低于所在城市目前执行的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如有),存量房贷利率的批量下调也将落地。根据多家银行公布的时间表,10月25日,这一调整基本完成。
(二)资金情况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22,515.00亿元逆回购和7,000.00亿元MLF操作,共有9,94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周净投放资金19,571.00亿元。
本周进入税期缴款,央行持续净投放维护流动性平稳,资金面整体维持宽松。隔夜期限方面,本周R001均值1.63%,较上周上行7BPs,DR001均值1.51%,较上周上行8BPs。本周R007均值1.88%,较上周上行3BPs,DR007均值1.66%,较上周上行5BPs。
交易所方面,本周资金价格有所小反弹,但总体走势相对平稳。GC001均值1.79%,较上周均值上升3BPs;GC007均值1.94%,较上周均值上升6BPs;GC014均值1.95%,较上周均值上升3BPs。展望后续,央行对资金面呵护力度加强,叠加政府债缴款缩量明显,对资金面影响有限,10月跨月资金面或维持平稳。
利率债方面,本周中长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有所回升。截至本周五,1Y期限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收至1.42%,较上周末下行1BP,5Y、10Y、30Y期限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收至1.84%、2.15%、2.36%,较上周末分别上升5BPs、3BPs、6BPs。
信用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到期收益率均显著回升。截至周五,A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收于2.06%、2.26%、2.37%,较上周末分别上升5BPs、9BPs、14BPs;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收于2.16%、2.39%、2.55%,较上周末分别上升4BPs、10BPs、15BPs;AA评级1Y、3Y、5Y到期收益率收于2.35%、2.56%、2.77%,较上周末分别上升4BPs、7BPs、12BPs。AA(5Y)-AAA(5Y)利差在40BPs水平,较上周缩小2BPs。
(三)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有2家,其中其中上调的有1家,下调的有1家。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2家,其中上调的有1家,下调的有1家。
本周YY信评调整的主体有4家,全部为下调。
二、重要资讯
(一)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日前,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出席了2024年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第110次会议。他表示,除货币政策外,中国还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提高重点群体收入、保障民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政策解读:
在出席本次会议期间,廖岷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国这次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规模相当大”,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主要目的是刺激包括消费在内的内需,实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同时,中国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支持今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前所未有的”。
自9月末以来,我国启动新一轮货币和财政政策,包括降准降息、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以及支持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措施等已经或正在落地。财政政策方面,本月上旬财政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已表示规模相当大,并就其主要方向作了说明。彭博社分析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表明消费已成为中国财政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11月4日至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举行第十二次会议,公布的会议议程包括审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届时或将揭晓财政增量政策的规模及细节。
(二)财政部: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059亿元,同比下降2.2%。
财政部近日公告,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059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税收收入131,715亿元,同比下降5.3%;非税收入31,344亿元,同比增长13.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710亿元,同比下降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349亿元,同比增长0.6%。
数据解读:
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响后,全国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总体看,9月税收增速变化不大,仍待后续稳增长效果释放;而可能源于积极盘活资产资源,非税收入止住连续两个月的下跌,出现较大幅度增速反弹,稳住了整体财政收入。在收入支持和稳增长升温的背景下,支出增速有明显反弹,基建相关支出分项尤为明显。展望后续,10月12日发布会明确将通过特别国债增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同时提出“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两新”等建设项目及人口消费等需求领域等政策将持续落地,新一轮财政政策节奏将进一步加快。
(三)央行开展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次操作。
为更好发挥证券基金机构稳市作用,10月21日,人民银行开展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次操作。本次操作金额50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50bp,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20bp。
政策解读:
据悉,目前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申万宏源等在内的20家公司。已有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与头部券商达成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项下的债券回购交易。
互换便利是央行设立的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从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央行创设互换便利工具,到央行开展首次操作,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体现出增量货币政策落地快、针对性强。参与机构通过互换便利将流动性差的债券、股票换成国债、央票,后者作为高等级流动性资产,可显著提高回购融资的可得性,获取的资金监管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互换期限为1年,可根据需要申请展期。目前,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88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3,362.23亿元,较上周2,312.13亿元,增长45.42%。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中票及定向工具分别占比23.29%、36.21%、35.94%和3.53%;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68.71%、23.34%、7.95%;期限方面(含权债券按行权期限计算),1年以内、2年期、3年期及5年期及以上分别占比26.98%、4.38%、43.75%、24.89%。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96只,发行规模合计941.36亿元,较上周1,175.78亿元,减少19.94%。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中票及定向工具分别占比17.08%、46.32%、26.51%、10.10%;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22.11%、54.06%、23.09%;期限方面(含权债券按行权期限计算),1年以内、2年期、3年期、5年期及以上分别占比18.69%、2.68%、52.89%、25.75%。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各评级主体发行利率呈现分异。AAA、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分别上升7BPs、6BPs;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下降4BPs。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共16只、金额119.70亿元,其中AAA主体共5只、金额58亿元,取消发行的原因多为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将另择时机重新发行。
(三)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有1只信用债展期,俊发集团有限公司“18俊发01”违约日债券余额20亿元。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14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5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04.81亿元,较上周的95.55亿元,增加9.26亿元、9.69%。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五、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证监会通报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
近日,证监会通报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对违规问题多、情节严重的开源证券、中原证券采取暂停公司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要求公司全面整改,切实吸取教训;对申万宏源、银行证券、光大证券、中信建投等11家公司视违规问题情节轻重分别采取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同时,对43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分别采取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人员涵盖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投行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质控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并要求公司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追责。
此前,中金公司、东吴证券等因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存在违规行为受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上述罚单既是监管部门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和机构、人员“双罚”的原则,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也是对券商投行的一种警示和督促。这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券商投行的合规经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