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7,779亿元逆回购,共有16,592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周回笼资金8,813亿元。
2.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企业有1家,为上调。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1家,为上调。本周YY信评初评的主体有3家,下调的有2家。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30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516.30亿元,较上周2,944.13亿元,减少14.53%。其中,城投债共发行210只,发行规模合计1,399.39亿元,较上周1,421.57亿元,减少1.56%。本周河南省17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9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34.33亿元,较上周的101.43亿元,增加32.9亿元、32.44%。
4.本周全国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共9只,金额106.25亿元,较上周124.64亿元,减少14.75%。
5.本周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共发行境外债10只,发行规模合计35.27亿美元。其中共有5家城投企业发行境外债5只,发行规模合计4.42亿美元。
一、宏观情况
(一)宏观数据
1.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2月通胀数据CPI和PPI指数。
202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0.7%,前值+0.5%,市场预期0.4%。其中,城市-0.7%,农村-0.7%;食品价格-3.3%,非食品价格-0.1%;消费品价格-0.9%,服务价格-0.4%。核心CPI同比-0.1%,前值+0.6%。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0.2%。其中,城市-0.2%,农村-0.1%;食品价格-0.5%,非食品价格-0.1%;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0.5%。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2025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2.2%,环比-0.1%,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数据解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解读,2月份CPI同比由涨转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春节错月导致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上年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2月份的对比基数,导致今年2月份同比受上年价格变动的影响为负。当前物价温和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从春节影响的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60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八成多,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因素;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6%和9.6%,合计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7个百分点。二是今年2月份的天气有利于鲜菜生长运输。2月份全国雨雪冰冻天气较少,而上年同期部分地区出现两轮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和运输产生较大影响。2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2.6%,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1个百分点。三是汽车等商品降价促销。2月份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0%和6.0%,合计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16个百分点。
2月份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0.1个百分点。PPI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春节前后为工业生产淡季,多数建筑项目停工影响建材需求。受假日及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建筑项目停工较多,建材等需求偏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下降3.5%。二是春节期间煤炭供应充足、保障有力。煤炭生产整体稳定,电厂、港口存煤充足,煤炭加工价格同比下降24.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12.5%。三是国际油价波动传导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传导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开采价格同比下降5.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同比下降4.5%,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6%。与此同时,随着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部分行业生产需求增加,推动PPI降幅收窄。
(二)资金情况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7,779亿元逆回购,共有16,592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周回笼资金8,813亿元。
本月第一周,央行温和净回笼,市场资金面平稳均衡。本周R001均值1.78%,较上周下行21BPs,DR001均值1.77%,较上周下行10BPs。本周R007均值1.83%,较上周下行49BPs,DR007均值1.80%,较上周下行39BPs。
交易所方面,本周交易所资金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下行。具体看,GC001均值1.62%,较上周下行58BPs;GC007均值1.85%,较上周下行46BPs;GC014均值1.89%,较上周下行31BPs。
利率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大幅上行,债市出现“恐慌”情绪。截至本周五,1Y、5Y、10Y、30Y期限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收至1.55%、1.67%、1.80%、1.98%,较上周分别上行9BPs、7BPs、8BPs、7BPs。
信用债方面,本周各评级期限信用债收益率继续震荡上行,一级市场取消发行虽较上周有所下降,但取消规模仍处高位。截至周五,A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收于2.08%、2.11%、2.19%,较上周分别上升0BP、3BPs、7BPs;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收于2.16%、2.23%、2.34%,较上周分别上升0BPs、3BPs、10BPs;AA评级1Y、3Y、5Y到期收益率收于2.23%、2.37%、2.55%,较上周分别上升1BP、4BPs、11BPs。AA(5Y)-AAA(5Y)利差36BPs,较上周走扩4BPs。
(三)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企业有1家,为上调。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1家,为上调。
本周YY信评初评的主体有3家,下调的有2家。
二、重要资讯
(一)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关于2025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财政: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特别国债: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
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报告解读:
2025年财政赤字达到5.66万亿元及4%赤字率,预计2025年名义GDP为141.5万亿元,相较2024年134.91万亿元,测算出名义GDP增速约4.88%(2024年预算报告推算名义GDP增速为4.56%),体现出政策稳字当头,也体现出政策对新一年物价温和回升的预判。同时,财政赤字多增1.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多增0.5万亿元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多增的0.3万亿元,加上每年2万亿元化债特殊再融资债,均体现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是主要发力方向。
(二)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了经济主题记者会。
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央行行长潘功胜、证监会主席吴清就宏观经济、财政政策、消费、外贸、金融改革等关键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部长发言:
1.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
经济增长目标: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郑栅洁强调,这一目标是基于“制度优势、市场潜力、企业活力”三大支撑提出的,2024年经济呈现“增量大、质量高、基础牢、势头好”四大特点,为实现今年目标奠定了基础。
政策支持:国家将推动设立“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吸引带动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
2.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积极财政政策: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体现在五个方面:赤字安排、支出强度、政府债券规模、转移支付以及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
新增贷款贴息政策:将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包括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餐饮住宿等与民生相关的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以激发消费动力。
财政支出规模: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9.7万亿元,同比增长4.4%,有力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央行行长潘功胜:
货币政策:2025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行空间。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元,降低再贷款利率,扩大支持范围。
资本市场改革:会同证监会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4.证监会主席吴清:
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增强多层次市场的包容性,研究出台更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
中长期资金入市: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本次经济主题记者会释放了“政策加码稳增长、改革深化促创新”的明确信号。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消费与科技双轮驱动将成为2025年经济的核心支撑。这些政策举措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央行行长潘功胜: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近期,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我们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答记者问时如是表示。
政策解读:
债券市场“科技板”是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的一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其核心目的是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具体而言,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支持措施:
1.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以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
2.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特别是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用于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
3.支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鼓励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设立不仅是融资工具的创新,更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突破。通过多元化债券产品、政策激励与市场化机制的结合,有望系统性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
(四)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其政策计划。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3月4日21时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其全面的国内外政策计划。
讲话要点:
重申将于4月2日进一步实施“对等关税”;正在开放拜登政府时期关闭的发电厂,降低能源成本,以对抗通货膨胀;推出价值500万美元的移民“金卡”,其收入将用来偿还政府债务;计划大幅扩大美国关键矿产和稀土产量;计划在本届国会通过对“所有人减税”的法案;呼吁在美国开采更多石油;削减联邦开支将有助于削减债务、将降低按揭贷款利率、将平衡联邦预算;应废除芯片法案,不会向芯片制造商提供任何来自芯片法案的资金。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30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516.30亿元,较上周2,944.13亿元,减少14.53%。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中期票据及定向工具分别占比25.22%、31.30%、37.35%和5.97%;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58.31%、29.12%、12.57%;期限方面(含权债券按行权期限计算),1年以内、2年期、3年期、5年期及以上分别占比28.61%、2.08%、41.98%和27.33%。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210只,发行规模合计1,399.39亿元,较上周1,421.57亿元,减少1.56%。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中票及定向工具分别占比19.54%、36.94%、34.21%和9.02%;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40.08%、40.81%、19.11%;期限方面(含权债券按行权期限计算),1年以内、2年期、3年期、5年期及以上分别占比22.36%、0.81%、39.54%和37.29%。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各评级主体发行利率涨跌分异。A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分别下降1BP,AA+、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分别上升6BPs、14BPs。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共9只,金额106.25亿元,较上周124.64亿元,减少14.75%,取消发行的原因多为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将另择时机重新发行。
(三)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共有3只债券展期,上海宝龙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H0宝龙04”违约日余额7.72亿元。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H20融信1”、“H21融信1”违约日余额分别为16.34亿元、9.9亿元。
本周河南无展期或违约债券。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17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9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134.33亿元,较上周的101.43亿元,增加32.9亿元、32.44%。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五、国际债券市场信息
(一)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
截至本周五,1Y、5Y、10Y、30Y期限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收至4.05%、4.09%、4.32%、4.62%,较上周五分别变动-3BPs、6BPs、8BPs、11BPs。10Y美国国债-10Y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利差252BPs,与上周持平。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二)重要资讯
1.本周五,美债收益率集体上涨。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4.27个基点报3.9976%,3年期美债收益率涨3.88个基点报4.0072%,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3.33个基点报4.0821%,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46个基点报4.3011%,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83个基点报4.5978%。
2.本周五,欧债收益率收盘涨跌不一,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2.2个基点报4.641%,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1.1个基点报3.546%,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报2.831%,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4个基点报3.952%,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2个基点报3.490%。
3.美国本周初失业金人数22.1万人,预期23.5万人,前值24.2万人。1月贸易逆差131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预期逆差1274亿美元,前值逆差984亿美元。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不认为有必要在三月降息;美联储仍需要更多数据来了解经济前景;可能在3月美联储会议之后看到降息;2025年进行两次降息的预期仍然合理。
3.随着美股高位震荡,跨境投资热度出现了明显降温。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恢复或放宽限购旗下QDII基金的限购额度,但整体仍是“限量供应”;同时,高溢价的跨境ETF也纷纷回落,显示出投资者情绪和资金流向的转向。
(三)境外债发行情况
本周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共发行境外债10只,发行规模合计35.27亿美元。其中直接发行5只,规模合计15.01亿美元;跨境担保发行5只,规模合计20.26亿美元。
本周国内共有5家城投企业发行境外债5只,发行规模合计4.42亿美元。其中直接发行2只,规模合计1.42亿美元;跨境担保发行2只,规模合计3亿美元。
本周河南省无境外债发行。
六、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本周暂无重大负面舆情。
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