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4,742亿元逆回购,共有7,634亿元逆回购和1,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全周回笼资金4,392亿元。
2.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企业有2家。中债隐含评级变动的主体有1家。本周YY信评初评的主体有12家。
3.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73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620.09亿元,较上周1,345.77亿元,增加94.69%。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44只,发行规模合计887.29亿元,较上周545.60亿元,增加62.63%。本周河南省13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3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83.57亿元,较上周的32.18亿元,增加51.39亿元、159.70%。
4.本周全国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共4只,金额22.80亿元,较上周13.00亿元,增加75.38%。
5.本周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共发行境外债3只,发行规模合计23.44亿美元,全部为直接发行。本周国内共有2家城投企业发行境外债2只,发行规模合计18.48亿美元,全部为直接发行。
一、宏观情况
(一)宏观数据
1.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3月通胀数据CPI和PPI指数。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0.1%(前值-0.7%),降幅收窄0.6%。其中,城市-0.1%,农村-0.3%;食品价格-1.4%,非食品价格+0.2%;消费品价格-0.4%,服务价格+0.3%。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由负转正+0.5%(前值-0.1%)。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0.4%。其中,城市-0.4%,农村-0.3%;食品价格-1.4%,非食品价格-0.2%;消费品价格-0.4%,服务价格-0.4%。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2025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2.5%,环比-0.4%,降幅比上月均扩大0.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数据解读:
CPI同比降幅收窄,核心通胀回升显结构性亮点,分项拆解来看:
1.食品项拖累减弱:鲜菜、猪肉等鲜活食品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5.1%和4.4%,但同比降幅收窄(食品CPI同比-1.4%,前值-3.3%);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7%,涨幅较2月有所扩大。
2.能源拖累延续 :国际油价下行带动汽油价格环比降3.5%,同比降幅扩大至5.7%。
3.服务与耐用品支撑核心CPI:服务价格同比由-0.4%转正至0.3%,家政、文娱等服务价格上涨(如家政+2.4%);政策驱动的“以旧换新”提振耐用品需求,家用器具、金饰品环比分别涨2.8%和2.3%。
整体看,需求端,消费修复仍偏弱,但服务消费(如旅游、教育)边际改善。政策端,促消费政策(如家电补贴、汽车置换)对冲部分下行压力。未来驱动力可依靠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服务与高端制造贡献,减弱传统消费(食品、能源)拖累。
PPI,同比降幅扩大,新旧动能分化加剧:
传统行业承压:受需求淡季和国际输入性降价冲击影响,煤炭、石油环比分别-4.3%、-4.4%,黑色金属、水泥分项也受房地产链萎靡供需错配的影响,环比均下降0.5个百分点。
对比传统行业,高技术与政策受益行业走强:人工智能相关设备(可穿戴设备+4.6%)、航空航天(+2.0%)等高端制造价格上行;政策提振需求,新能源车价格降幅有一定收窄(-1.1%,前值-2.7%)。
整体看,美国加征关税冲击出口导向行业,传统产能过剩压制价格,同时高端制造、新能源、AI成为新增长点。
2.央行发布2025年3月金融数据
2025年4月13日,央行公布2025年3月金融数据。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652亿元;3月社会融资增量为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3月M1同比增速为1.6%(前值0.1%),M2同比增速为7.0%(前值7.0%)。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数据解读:
企业信贷需求回暖与居民房贷回升共同支撑社融增长,3月贷款增量3.83万亿,占社融比重达65%,政府债券特别是置换债也继续发力,3月增量近1.5万亿,同比多增1万亿,共同支撑社融增速。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3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5652亿元。境内贷款中,住户贷款增加98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8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986亿元;非银贷款减少1702亿元。
3月,M1增速同比从0.1%升至1.6%,主要因财政支出发力与企业活期存款增加。M1-M2剪刀差从-6.9%收窄至-5.4%,资金活力边际改善,但企业流动性压力仍存。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二)资金情况
本周央行累计开展了4,742亿元逆回购,共有7,634亿元逆回购和1,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全周回笼资金4,392亿元。
本周银行间全周均衡偏松,后半周宽松程度更甚,资金价格整体下降。本周R001均值1.74%,较上周大幅下行30BP,DR001均值1.70%,较上周稍降5BP。本周R007均值1.79%,较上周明显走低20BP,DR007均值1.73%,较上周低16BP。
交易所方面,本周交易所资金价格全线回落。具体看,GC001均值1.72%,较上周下行29BP;GC007均值1.80%,较上周下行13BP;GC014均值1.82%,较上周下行8BP。展望后续,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降准降息预期增强,预计资金面将维持均衡。
利率债方面,本周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快速下行。截至本周五,1Y、5Y、10Y、30Y期限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收至1.40%、1.49%、1.66%、1.86%,较上周分别下降8BP、7BP、6BP、5BP。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信用债方面,本周各评级期限信用债收益率继续下降。截至周五,A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收于1.79%、1.89%、2.00%,较上周分别下降9BP、8BP、4BP;AA+评级1Y、3Y及5Y到期收益率收于1.87%、1.99%、2.12%,较上周分别下降9BP、4BP、4BP;AA评级1Y、3Y、5Y到期收益率收于1.93%、2.10%、2.35%,较上周分别下降7BP、6BP、1BP。AA(5Y)-AAA(5Y)利差35BP,较上周走阔3BP。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三)评级调整情况
本周主体评级调整的企业有2家,其中上调的有1家,下调的有1家。
本周中债隐含评级下调的主体有1家。
本周YY信评初评的主体有12家。
二、重要资讯
(一)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84%上升至125%,并表示后续将对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不予理会。
4月2日,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格局发起系统性冲击。该政策以“贸易逆差率的一半”为加税依据,设定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中国、越南、泰国等贸易逆差国实施差异化税率。4月4日,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4月8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在34%的基础上再次对中国加征50%的关税。4月9日,特朗普表示将对中国关税征收提升至125%。4月11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84%上升至125%,并表示:“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事件解读: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经济民族主义与地缘战略的混合产物,旨在通过关税手段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机会,同时遏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美国认为,通过加征关税可以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国内就业,重塑全球产业链,维护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但是如果只是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理解为一个贸易政策,可能是不足够的,关税政策可能是重塑全球贸易秩序的重要工具和间接杠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要从目前的不平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的状态,其中最关键需要调整的变量就是价格,而价格变量的调整更具体的实现方式就是关税和汇率。全球对美元的需求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不断上升,但是美国本身供给美元的能力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相对下降不断下降。供需的不平衡成为了美元困境的最根本原因。特朗普政府正在寻求的可能是新的“海湖庄园协定”。“海湖庄园协定”的核心可能是通过加征关税或者美元汇率调整来弥补美国供给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成本。
短期内,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升级,美国可能会对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同时中国等国家也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然而,长期来看,美国难以承受多线贸易战的压力,其国内企业成本上升、消费者利益受损等问题将逐渐显现,这将促使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和评估这一政策,政策可能被迫调整。
打打停停谈谈背景下的反反复复才是本轮中美贸易战的节奏,这应该在后续一段时期有深刻体现,而市场也将因素呈现出不断波动的走势。
(二)央行、中央汇金等机构稳市场信心发声。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汇金公司、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机构纷纷发声,坚定支持并采取措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此外,中国电科、中国国新、中国诚通等多家央企也宣布增持回购旗下上市公司股票,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部分A股龙头公司亦纷纷公告巨额回购增持计划。
发声解读:
4月7日-9日三个交易日内,114家上市公司抛出回购预案,拟回购金额上限420.7亿元,68家发布增持计划,涉及金额382.36亿元,合计超800亿元(较3月激增3倍)。以宁德时代40亿-80亿元回购、中国诚通1000亿元增持ETF为代表,直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对冲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市场波动。此举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救市工具箱”,通过真金白银阻断非理性下跌螺旋。
在中美科技脱钩、全球供应链重组背景下,央企增持行为(如中国电子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防御意义。通过增强资本市场自主性,降低外部金融战冲击(如2024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对实体经济的传导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三)本周黄金:超预期加速上涨,波动率创历史新高。
国际金价本周累计上涨8.24%,伦敦现货黄金突破3237美元/盎司,COMEX期货最高触及3263美元,创历史新高;国内金价同步攀升至761元/克,品牌金饰零售价突破990元/克。
数据解读:
本周金价呈现“V型反转”,周初受美国加征145%关税冲击一度跌破3000美元,随后地缘政治与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报复性反弹,单周振幅达10.4%,为2020年疫情以来最高。
本周美国资产遭受抛售: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上行49BP;美元指数直接跌穿100大关,创下2023年7月以来新低,单周暴跌超3%。市场预计美联储6月降息概率已达到89%,黄金抗通胀属性继续凸显。“对等关税”给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等因素,市场避险需求仍在持续攀升。
市场分析认为,驱动金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在于,美国关税政策正阻碍全球分工的供应链体系,同时破坏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当人们使用美元会承担更多成本时,市场对美元的信任度及需求就会降低。考虑到黄金仍然是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无货币信用受损的担忧,在“去美元化”的趋势下,黄金需求将大大增加,为黄金价格带来持续支撑。
三、全国债券市场情况
(一)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共发行起息373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2,620.09亿元,较上周1,345.77亿元,增加94.69%。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中期票据、定向工具和资产证券化分别占比23.20%、37.18%、23.35%、2.57%和11.29%;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58.19%、24.15%、6.37%;期限方面(含权债券按行权期限计算),1年以内、2年期、3年期、5年期及以上分别占比36.52%、2.52%、33.45%和27.50%。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其中,城投债共发行144只,发行规模合计887.29亿元,较上周545.60亿元,增加62.63%。品种方面,短融、公司债、中票、定向工具和资产证券化分别占比17.17%、51.82%、19.67%和0%;主体评级方面,AAA、AA+及AA级分别占比36.04%、47.64%、16.33%;期限方面(含权债券按行权期限计算),1年以内、2年期、3年期、5年期及以上分别占比21.44%、0.90%、35.03%和42.62%。
城投债发行利率方面,本周中低评级主体发行利率呈现分异。A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基本持平;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下降12BP;AA评级主体发行利率较上周上升9BP。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二)取消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共4只,金额22.80亿元,较上周13.00亿元,增加75.38%,取消发行的原因多为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将另择时机重新发行。
(三)信用事件
本周全国无展期或违约债券。
本周河南无展期或违约债券。
四、河南省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河南省13家发行人共发行起息13只信用债,发行规模合计83.57亿元,较上周的32.18亿元,增加51.39亿元、159.70%。本周起息债券具体如下:
五、国际债券市场信息
(一)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
截至本周五,1Y、5Y、10Y、30Y期限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收至4.04%、4.15%、4.48%、4.85%,较上周五分别变动+18BP、+43BP、+47BP、+44BP。10Y美国国债-10Y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利差282BP,较上周走阔48BP。
数据来源:WIND,中豫信增整理
(二)重要资讯
1、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2、据悉,美国政府将对数十个国家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维持最低关税税率为10%。交易员大幅削减了此前对美联储5月开始降息的押注,认为美国从6月开始降息的可能性比5月大得多,预计到今年年底,美联储将总共降息四次。
3、欧盟27个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以报复美国政府3月12日宣布的对欧盟钢铁和铝征收关税的措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如果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失败,欧盟可能会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征税。欧盟将在暂停额外关税的90天内,寻求与美国达成一项“完全平衡”的协议。在谈判不满意的情况下,将会有一系列广泛的反制措施。
4、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多数与会者表示通胀可能更加持久;如果通胀上升而增长疲软,“委员会可能面临艰难的权衡”;所有与会者认为考虑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明显,维持利率不变是适当的。官员预计今年关税将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几乎所有与会者认为通胀风险偏向上行,而就业风险则偏向下行。
(三)境外债发行情况
本周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共发行境外债3只,发行规模合计23.44亿美元,全部为直接发行。
本周国内共有2家城投企业发行境外债2只,发行规模合计18.48亿美元,全部为直接发行。
本周河南省无境外债发行。
六、债券市场舆情信息
本周暂无重大负面舆情。
来源:市场公开数据,中豫信增整理